缩略图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

宋赛玲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 急诊ICU 2261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28例)、非VAP组(72例),收集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其差异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的年龄、基础疾病、APACHEⅡ评分、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放置胃管、侵入性操作对比,P<0.05;年龄(≥65岁)、基础疾病(有)、APACHEⅡ评分(≥16分)、气管切开(是)、机械通气方式(有创)、机械通气时间(≥7d)、放置胃管(是)、侵入性操作(是)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消除危险因素,以降低其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发生率高、病情危重、预后差的特点[1]。因此,临床针对该病应做到积极预防,及早治疗。本研究就本院100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研究,并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84(53.46±9.45)岁。纳入标准:①病历资料完整;②行机械通气治疗;③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孕产妇;③进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前已伴有呼吸道感染;④免疫功能障碍。

1.2 方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判定标准:行机械通气>48h至停用呼吸机48h内,出现以下情况≥2项即可确诊或经病原学诊断确诊:①体温>38℃;②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伴核左移;③肺部渗出性体征或出现干湿啰音;④肺部有新的浸润病变或原有病变变大[2]。

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100例患者分为VAP组(28例)、非VAP组(72例)。收集两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方式(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放置胃管、侵入性操作;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应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1.3 数据分析

运用SPSS22.0系统,计量资料以(±s)表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述,行x2检验,Logistic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单因素分析

VAP组与非VAP组的性别、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对比,P>0.05;2组的年龄、基础疾病、APACHEⅡ评分、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放置胃管、侵入性操作对比,P<0.05。见表1。

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基础疾病(有)、APACHEⅡ评分(≥16分)、气管切开(是)、机械通气方式(有创)、机械通气时间(≥7d)、放置胃管(是)、侵入性操作(是)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精密仪器及侵入性操作逐渐增多,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随之升高[3]。统计数据显示,该病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9%~27%,病死率约为10%~20%[4]。

导致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5]。本研究分析发现,VAP组与非VAP组的年龄、基础疾病、APACHEⅡ评分、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放置胃管、侵入性操作均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上述指标可能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而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证实,上述指标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年龄:年龄≥65岁的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因此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2)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例如,慢阻肺、肺炎、肺脓肿和肺癌等肺部疾病会破坏呼吸道正常功能,降低免疫系统对细菌的防御能力;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3) 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是一种常用的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通过对患者的年龄、生理指标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得出一个总分,用于预测患者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越高,则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越高,病死率也随之升高。

(4)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患者的人工气道直接暴露于外界,使得细菌容易进入呼吸道,增加了感染的几率。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增加了感染风险。

(5)机械通气方式:有创机械通气会改变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细菌容易进入呼吸道,并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有创机械通气还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如呼吸机管路污染、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这些也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6)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随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机械通气治疗后7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峰期,小于4天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

(7)放置胃管:放置胃管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引起胃黏膜局部糜烂和溃疡,从而增加了细菌和胃内容物反流进入下呼吸道的可能性。放置胃管还可能导致胃内细菌定植和误吸,从而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8)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会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细菌更容易进入呼吸道,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消除危险因素,以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朱冠能,汪洋,宋海苗,等.重症监护病房严重创伤患者行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0):101-104.

[2]方华,陈福东.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25(3):392-394.

[3]吕丽娜.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J].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83-1784.

[4]宋秀敏,巩俊英,韩娜娜,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5):778-781.

[5]刘卫平,董博伟,张凯,等.某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2,39(6):43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