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漫谈班级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作者

康丹东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作为教师,总是要遇到形形色色、个性多元化的学生,就像世界上总是没有一模一样的两棵树。有的学生安静勤奋,有的学生聪敏好学,自然也有的学生对学习不那么认真,或者性格逆反,不能在纪律上约束自己,也不大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和教育。这些学生我们一般称之为“后进生”;那么,如何对待“后进生”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首要依据。

关键词:后进生  课堂指导  学习动机

每个班的优生、差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确也有少数学生难以跟班,于是便成为了所谓的后进生。一个学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原因,如:自卑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也有学校、家;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每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往往会给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麻烦。那么如何作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这里,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感受谈几点浅见:

一、动之以情,爱在心里

一爱解百难,班主任老师只有全身心爱后进生,时时刻刻眷恋着后进生,走进后进生的心灵,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才能洗涤他们心底的沉淀与污秽,增强他们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当然,要求其爱不是狂暴不止的透雨,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班主任老师的爱是广义的,它不但要求你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撒入每个人的心灵,而且要求其爱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微不至,无微不显。不允许对学生存在偏见,但却允许存在对后进生存在偏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对后进生变歧视为热爱,变“管、卡、压”为“教、启、导”,以爱来感化教育学生。从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入手,不抓辫子,不打棍子,沟通思想,逐步疏导。班主任老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要始终把学生摆在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只有平等,才有情感交流,只有平等,才能使受教育者受到真情。有人说: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灯烛,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想教师对后进生更应如此。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当学生正确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时,就会迸发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毅精神,促使他们勤学苦练。老师对后进生的不断诱导,在于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原来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予以否定,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后进生的学习结果,若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便可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当他们了解到学习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发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了解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激发努力上进的信心继续前进。所以老师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应作肯定性评价,把“赏识教育”应用于教育后进生的工作当中。

三、加强课堂指导,提升后进生知识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就必须要提升他们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效果,这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课堂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认知与学习。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各学科后进生在学习方面的成因有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理解能力差两个主要方面,教师要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帮助后进生实现改变,由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一方面,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教师必须要客观、理性的予以看待,因为知识教育本身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绝不可以因为有些学生有基础,就放弃没基础的学生,反而更应该重视没基础的孩子,以他们为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底线,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有效。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就以后进生为底线,课堂上多叫他们与我进行互动,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判断知识理解效果,从而进行接下来教学行为的微调。在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我会随机询问一名后进生是否掌握了,并针对该知识点与其进行互动,保证他们的言行一致。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差的问题,我也选择以后进生为基础标准,只有当他们理解了知识,我才会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如果,后进生在与我的交流中表示自己存在理解不透彻的情况,我会在询问其困难点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教学,保证他们每一个学习问题都能够被解决。如果,有后进生仍没有完全理解,那么我会在课后对其进行一对一交流,帮助他们解开思维误区,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课堂知识内容,从根本上杜绝语文课堂上的后进生出现。

四、以教师的言传身教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心理学认为,人们并不是冷漠地反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人们对各种事物认识往往是带有这样的或那样的情感的。这种认识世界的情感,并不是被动的和消极的,而是主动的和积极的,常常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为了一定的需要或抱着一定的态度,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一各好恶的心理倾向。能够满足和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产生人的否定的情感;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的态度,产生人的否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情感去关爱后进生,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上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且为了自我的价值而努力向上。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后进生产生一些过失或错误的做法,不要一味的责难,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可以说“一定是哪里搞错了”,“这不可能是你的水平”等,让他们在平静的情感中认识错误,产生想要纠正错误和弥补过失的念头。这样,从情感上激发后进生的自我欣赏的自尊,用他们内心的自尊支产生自我纠正的愿望,不仅能够达到纠正本次过失和错误的目的,还能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乐趣和勇气。有时,我们还会惊奇地发现,被点燃了前进道路上的希望之火的后进生,不潜藏着不少的闪光点!

五、及时与家长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发现学生不良行为或某个问题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或面临棘手问题等,及时向家长反映,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并请学生和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家里的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增强教师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遏制不良因素墓延。这样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和师生之间,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交融,互相支持,为学生创造成长的情感条件。“要关怀一个人首先就要去了解他,而要了解一个人,则必须进入其情绪和思想领域中去,以他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他的心情去体会他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来推理他的一切。”“后进生”的转变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教育时,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以适当的要求,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要凭自己的爱心,去耐心地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正确的认识,能引以为鉴。同时教师应更新观念,如果每一位教师都真正认识到“后进生”不仅大有希望甚至有更大的教育潜能,有可能成为更好的学生,那么他必须能够从内心接纳“后进生”,进而外化为一种积极的关注和期待,推动“后进生”的进步。

每一个学生的天资也许不同,学生的成长是有差异性的,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对于每一位后进生,教师应该有耐性和改造的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逐渐使他们学习的动力提高,激发他们的热情,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在后进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 刘华.教育教学论坛,2012(S5)

【2】谈中职学校后进生心理特征、成因及转化策略. 姜涛.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中职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J]. 朱敦玮.西部素质教育,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