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林晓燕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实验幼儿园 354000

摘要: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依照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相关的游戏内容,拉近幼儿和美术知识之间的距离,愿意学习美术知识,深入领会美术的魅力。为此,幼儿园美术教师需要探索游戏在课堂中的可行性策略,把握好游戏和知识传递之间的平衡,避免课堂娱乐化,依托于实际生活,创设主题游戏,提高幼儿学习热情,实现师生间的友好互动,强化幼儿游戏体验,增强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时期属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还没有美术学习的观念,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观念塑造,然而,传统的知识讲解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幼儿天性,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在这种教学实际上,教师需要游戏作为教学的桥梁,发挥游戏的优势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搭起知识的桥梁,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幼儿的美学素养。

一、联系生活实际,确定游戏主题

幼儿园是学生系统化学习的起始阶段,受制于年龄的限制,幼儿尚不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世界万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为此,幼儿园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游戏设计时,应该注重实际,联系生活,以幼儿的兴趣点为课程导入点,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增强美术课堂实效性。

例如,幼儿对小动物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愿意和小动物一起玩耍,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设计游戏时,可以以小动物为美术绘画主题,带领幼儿绘画喜欢的小动物,如小鸭子、小鸡、小狗等,这样更容易帮助幼儿进入绘画状态,解决幼儿不知道画什么的问题。同时,美术教学还应该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让幼儿能够掌握相关美术知识。

又如,在讲解色彩相关内容时,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设计“色彩里的情绪”的主题游戏,先告诉幼儿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情绪,有些色彩是开心的,有些色彩是伤心的,有些是安静的,有些则是热闹的。接着,为每种色彩赋予相应情绪的故事,向幼儿讲述每种色彩的情绪故事,并引导幼儿识别不同色彩。最后,开展拓展学习,带领幼儿一起做“一起来抱抱”的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扮演色彩,不同的色彩互相拥抱后会形成新的色彩,如红色和黄色相遇会生成橙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正确识别色彩,为后续的美术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幼儿阶段的学生天性爱玩,在美术课堂中融入游戏元素契合幼儿天性,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幼儿的角度取舍教材,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增强课堂氛围感,激发创造兴趣。

例如,在开展《香甜的蛋糕》泥工教学时,可以使用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作为课堂导入点,询问幼儿:“如果你是米奇,你会想做什么样的蛋糕呢?”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蛋糕类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水果蛋糕、花朵蛋糕、动物蛋糕等。接着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绘画,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创设游戏环境,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人是环境的产物,教学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应该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以便于幼儿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环境的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创设美的环境,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审美价值较高,教师可以挖掘传统文化中美的元素,带领幼儿感知美、创造美。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活动,开设“小小文化传承人”的主题活动,准备剪纸所需工具,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剪纸视频,帮助幼儿了解剪纸流程,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入盲盒游戏,在传统文化节假日,以节日相关的元素布置教室,如中秋节以月饼和月亮的元素装饰教室,营造节日氛围。在盲盒游戏中,盲盒内的物品选择传统文化艺术品,如灯笼、木雕、剪纸等内容,让幼儿自行选择盲盒,打开后,需要绘画出盲盒中的物品。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机会,开展“校园艺术展”的主题活动,将幼儿的作品统一展示出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开展多元游戏,增强幼儿游戏体验

幼儿阶段的学生缺乏良好的专注力,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教师需要引入游戏元素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然而,长期使用同一种游戏开展教学,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教师应该开展多元化的游戏,维持幼儿的学习热情,增强幼儿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幼儿的游戏和学习体验感,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吹画”的游戏引导幼儿完成作画,提高课堂趣味性。首先,将绘画颜料滴在画纸上,再利用工具将画纸上的颜料吹开,以此生成一幅图画。在吹动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以自己喜欢和想要的方式吹动,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当然,教师需要讲解吹画的方法、过程,带领幼儿一步步制作吹画,让幼儿在手、脑、眼的协同下完成绘画作品。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印章游戏”引导幼儿绘画,先和幼儿说:“今天,我们做一个花布展览活动,大家喜欢什么花呢?和老师一起把它制作出来好不好?”接着,教师向幼儿展示印章所需材料,展示拓印过程,再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自行操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体验感。最后,引导幼儿联系实践,发掘生活中的绘画元素,有些幼儿觉得家里的小猫也是绘画大师,在雪地行走的猫,雪地是画布,留下的猫爪是拓印,形成了一幅印章画。对此,教师应该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并对此进行表扬,激励幼儿保持学习自信心。

总结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的天性,不仅能消解学习的枯燥乏味,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还能提高课堂实效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应该联系实际生活,按照幼儿的兴趣点确定游戏主题和游戏方式,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教学情境,以多样化的游戏内容提高幼儿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美术知识储备,为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玉东.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成才之路, 2023(24):109-112.

[2]夏延婷.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探究[J].名师在线, 2022(2):85-87.

[3]江苗苗.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漫动作,2023(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