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化玉玉石雕刻艺术的研究与发展
靳小龙
瑾龍玉艺玉雕厂,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本文总结了树化玉研究与发展的主要成果,强调了树化玉在玉雕艺术、文化及收藏方面的多重价值。展望未来,树化玉雕刻艺术有望在尊重传统与勇于创新的道路上,开辟出更为广阔的艺术疆域,为玉石文化乃至世界艺术宝库增添璀璨的篇章。
[关键词] 树化玉;玉石雕刻;艺术价值;文化传承
一 亿万年树木形成玉石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树化玉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独特而神秘的现象。亿万年前,古树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事件中被埋藏,经过几百万甚至上亿年的硅化、矿化作用,原本的木质结构逐渐被二氧化硅、碳酸钙等矿物质替代,从而形成了坚硬如玉的化石又经历了种种变迁由化石转为温润,细腻的玉石,这个过程就像时间的魔法,将生命的痕迹凝固在石头之中,赋予了树化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白冰树化玉,如同其名,宛如冰晶般剔透,是玉化程度最高的品种,个别料子其内部树木纹理清晰可见,仿佛能透视树木的年轮和生长痕迹。紫冰树化玉则以其深紫的色泽和晶莹的质地,展现出别样的神秘感,犹如远古森林中深藏的宝藏。黄花树化玉则以其温暖的色泽和细腻的质感,让人联想到阳光下的黄花,寓意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红白树化玉则将红色和白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如同日出日落的瞬间,富有诗意和动态的美感。
这些不同色彩和质地的树化玉,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雕刻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它们的天然特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使得每一块树化玉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创作素材。艺术家们在雕刻过程中,既要尊重树化玉的自然美,又要巧妙地运用雕刻技艺,将这些亿万年的记忆化为艺术品,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灵魂。
二 树化玉的五行珠宝特性
树化玉,作为五行珠宝之一,其五行属性与自然元素紧密相连,赋予了它独特的能量与灵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金、木、水、火、土,被视为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它们相互生克、相辅相成,构建了宇宙的和谐秩序。树化玉的形成过程恰好体现了这种五行相生相融的理念,其色彩、质地与形态,都与五行理论相契合,使其在珠宝界独树一帜。
树化玉中的蕴含五行其本质为木,其形成环境是由火山喷发与地下暗河交融所形成,所以对应五行之水火,玉石的形成必然包含二氧化硅其成分可定义为金,在树化玉形成的漫长过程中长久深埋于地下土内其土属性不含而遇,正所谓五行俱全,又可单独以各自颜色为代表继续区分之五行,首先白冰料其晶莹剔透的质地与清凉的色泽,对应五行中的金,象征着纯洁与坚韧,如秋金般内敛而明亮,为佩戴者带来宁静与智慧。紫冰树化玉的深紫色调,犹如深邃的夜空,对应水,寓意着流动、包容和深度,可助佩戴者沉稳内心,激发直觉与灵感。黄花树化玉的温暖色调与细腻质感,呼应五行中的土,代表着滋养、稳定与大地的力量,为佩戴者提供坚实的支持与安全感。至于红白树化玉,其红色象征着火,代表热情、活力与创造力,白色的平衡则如同木,象征生长与再生,两者的交融寓意着生命力的旺盛与平衡发展。
三 不同类型的树化玉
白冰树化玉以其纯净的白色和半透明的质地,如冰晶般闪耀,宛如冰雪世界的静美。艺术家们在雕刻时,常常利用其晶莹剔透的特点,创作出空灵、纯洁的作品,如冰雕般的作品,展现出极简与纯粹的美学。这种类型的树化玉适合创作抽象艺术,通过简约的线条和形状,传达静谧与深远的意境。
紫冰树化玉以其深邃的紫色调,展现出神秘而庄重的韵味。紫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高贵和祥瑞,因此紫冰树化玉在雕刻中常被赋予吉祥的寓意。艺术家们可能会将其雕刻成神兽、仙人或者佛教主题,旨在表达对神秘力量的敬畏。紫冰树化玉的深色背景适合衬托出雕刻细节的精致,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
黄花树化玉以其温暖的黄色和细腻的质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黄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土地和丰收,使得黄花树化玉成为表达生命力和富饶的理想材料。艺术家们可能会利用其纹理丰富的特性,创作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或者是象征着繁荣的田园风光,呈现出田园诗画般的意境。黄花树化玉的温暖色调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具温馨感,传达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红白树化玉以其红白相间的独特色彩,寓意着热情与纯洁、生命与死亡的对立统一。艺术家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阳理念,利用红白树化玉的对比,创作出富有哲理的作品,如化蝶、涅槃等主题,表达生命的轮回和精神的升华。红白树化玉的对比色为作品增添了戏剧性,使得艺术表达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
四 树化玉雕刻艺术特点
树化玉雕刻艺术富含自然之美。每一块树化玉都是大自然亿万年时间雕琢的杰作,其内部蕴含的树木纹理、玉石的温润细腻特征以及色彩变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素材。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往往尊重树化玉的天然形貌,借助其天然纹理,创作出仿佛时间凝固的雕塑,使作品本身就成为一段远古森林的记忆,赋予艺术作品一种无法复制的自然韵味。
树化玉雕刻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从抽象的几何形态到具象的人物、动物,再到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意,艺术家们通过精巧的构思与娴熟的技艺,将自然的元素与人文的意象相结合,创造出艺术的多元性。抽象表现主义的运用,如康定斯基的色彩理论,常常在树化玉上得以实践,色彩的对比和流动揭示了内在生命力的韵律。意境营造则是通过树化玉的自然纹理,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如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概念的体现,使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
五 树化玉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树化玉艺术的传承中,创新与发展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变迁,树化玉艺术也在不断寻求突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与审美。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还渗透到材料的利用、工艺的提升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
树化玉艺术在形式上的创新体现在对传统题材的重新诠释和对新主题的探索。在继承古代玉雕的君子之风和含蓄之美基础上,艺术家们开始尝试更具现代感的表达方式,如抽象艺术、装置艺术、跨界合作等。他们利用树化玉的自然纹理和独特色彩,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抽象作品,挑战传统主题的边界,使树化玉艺术更具当代性。同时,艺术家们也关注社会现实,将环保、科技、人文关怀等元素融入创作,赋予树化玉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设计观念的更新也促使树化玉艺术向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消费者对艺术作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模式,而是追求更具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艺术体验。因此,树化玉艺术家们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设计出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哲学的作品,赋予树化玉艺术更深层次的个体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绍轩.东海水晶雕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今古文创》,2024年第3期83-85
[2] 林陈黄.玉石雕刻工艺创新与产业发展思考[J].《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3期148-150
[3] 孟语.雅昌智库高峰论坛系列活动之第三届中国(国际)学院玉石雕刻艺术教学研讨会[J].《中国宝玉石》,2023年第S01期19-29
作者简介:靳小龙(1989.12.27),男,汉族,籍贯:辽宁朝阳,中国当代玉雕艺术家,中国首届玉雕工匠,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观赏石协会战国红专业委员会技术顾问,辽宁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辽宁省特级玉石雕刻大师。专业:玉石设计与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