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下乡”支教助学:乡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作者

都书博

黑龙江大学 省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邮编:150006

摘要:留守儿童现象在乡镇较为普遍,越来越多的青年及中年人外出城市打工,以此换得更高的工资收入来补贴家用。而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上会出现懂事过度、孤僻、缺乏安全感等特性。如何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心理问题、促进社会教育公平成为重要难题。本次笔者就参与三下乡支教志愿服务项目的经历,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走访,分析当前形势下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三下乡 支教

一、留守儿童背景调研

(一)中国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或亲属长期在外务工而被迫与他们分离、留在农村或家乡的儿童。这一问题在中国农村地区特别突出,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研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目前,中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分离、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等因素紧密相关。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及相关法规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护,容易面临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乎儿童的基本权益和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果这些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关爱,可能会导致他们的人生发展受限,影响他们的未来就业和社会融入,同时也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对于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如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护法》、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2016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都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具体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与落实,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以此确保留守儿童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与解决。

(三)调研对象及地区的基本情况

本次笔者的调研地区为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青冈县共有公办学校60所,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教育资源与其他县城相比处于优势地位。本次的支教对象为20名一年级至七年级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爷爷、奶奶、姨妈、姑姑生活在一起,与爸爸妈妈的见面次数有的少至一年一次,这是一群缺少陪伴却又努力且向上的孩子。

二、留守儿童困境分析

(一)教育公平问题

留守儿童普遍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学校设施、教材和教师素质等方面存在差距。笔者在支教时,一位10岁的小女孩很喜欢画画,有一堂美术课上她没有画完自己的图画,支教队员让小女孩回家完成,但是小女孩却说家里没有油画棒之类的能上颜色的画笔。由此,物资与教育资源的缺乏也是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一大难题。一些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学校和教育设施,导致留守儿童面临学校就近性和上学交通困难等问题。同时,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也可能不足,影响到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不具备优异的经济条件,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这些孩子们缺乏适当的学习材料、辅助教育设备和信息技术支持,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

(二)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在支教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孩子是爷爷奶奶陪伴上课,还有姑姑、叔叔等监护人来和孩子一同上课,这些陪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其中一位和爷爷居住在一起的8岁小男孩告诉笔者,他的爸爸妈妈在齐齐哈尔打工,平时只能和爷爷一起居住,但是爷爷没办法负责他的学习,能陪伴他的生活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笔者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比较懂事,却缺少了一些同龄人的天真与活泼,这是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他们可能在同伴关系和社交情境中遇到困难,缺乏自信心。一些留守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反抗性、冲动行为等行为问题,使得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遭遇挫折,缺乏社交技巧和适应能力。

(三)社会责任问题

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问题是指社会各个层面在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笔者前往“丁香绽放·童心港湾”服务队看望慰问留守儿童,发现留守儿童的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偏激,他们的生活在“童伴妈妈”的陪伴下也是充满温情的。其中一个12岁的小女孩,平时和爷爷居住在一起,读书是她最大的兴趣之一,她也通过读书获得了很多益处。她的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次,爷爷平时负责她的生活。留守儿童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不仅仅是家庭、学校和政府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参与。支教活动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公益事业,通过参与支教,可以传递社会责任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并行动起来,共同关心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四)社会发展问题

留守儿童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由于家庭状况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可能在社会发展方面面临一些挑战,同时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员。如果留守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他们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三、多方主体携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一)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和角色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确保留守儿童的权益得到保障。政策例如提供经济补贴给父母,以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并提供更好的教育与社会支持。同时,对成年留守儿童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机会,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育机构和社区组织的合作与支持

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社交活动等服务。这样的机构和服务中心可以成为留守儿童的重要支持网络,满足他们的各类需求。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留守儿童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心理问题,并提供专门的教育项目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家庭和社会的关注与介入

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教导他们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相处。家庭教育可以包括亲子活动、家庭阅读、情感沟通等,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加强。同时,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留守儿童家庭,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四、结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支教者走入基层,走进留守儿童的家中进行支教活动,在乡镇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方面产生着积极影响。支教大学生通过与留守儿童的互动交流,将自己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成长故事和兴趣爱好讲述给他们,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视野,了解到了大山以外的世界和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支教方式。

大学生在支教的视野下,更好地关注到了真实的社会问题,也推动留守儿童问题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对儿童个体和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上下同心达成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合作,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关爱、教育和支持,内外兼修,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伟,刘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某高校支教地留守儿童为例[J].科教导刊,2021(22):180-182.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59.

[2]罗聪.实习支教学生参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5(0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