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键少数”破题“Z”世代大学生思想教育
谢鹤僖 王汀(通讯作者)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摘要:“Z”世代一般是指从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从一出生就遇到了互联网快速崛起的时代,成长的过程与网络社会发展的过程几乎一致,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一代人,其意识形态世界和思维方式受到互联网极大地影响,或者说习惯用网络思维来观察和认识世界。时代对这一代人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是每一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如何破题“Z”世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关键少数”这一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来的,推进各项工作必须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借用这一概念,将其建构于“Z”世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框架内,既可以指一线思政教育人员这一“关键少数”,也可以指学生群体中的学生干部、党员等骨干“关键少数”,本文主要从后者,即学生骨干这一“关键少数”来破题“Z”世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Z”世代; 关键少数;思想教育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战略部署,特别是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人生导航等方面有着大量的理论阐述和方法论指导。
在中文互联网世界,“Z”世代这个概念一般是指从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从一出生就遇到了互联网快速崛起的时代,这一代人熟练地运用着各种互联网端口和设备,其成长的过程与网络社会发展的过程几乎一致,这一代人是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一代人,是可以直接从互联网络获取海量信息,其意识形态世界和思维方式受到互联网极大地影响,或者说习惯用网络思维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除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平台有极大的改变之外,“Z”世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其阅读方式相较于过去也有极大改变,“短视频”正“掌控”着互联网世界,如何适应“Z”世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常用方式,同时也是创新我们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突破点。时代对这一代人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是每一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如何破题“Z”世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少数”这一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来的,推进各项工作必须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近些年来在理论界这一概念被逐步广泛应用,虽然所指的具体人员范围不同,但理论原理是相通的,我们借用这一概念,将其建构于“Z”世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框架内,通过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将“关键少数”这一概念引入大学生思想教育这一领域,具体来看“关键少数”既可以指一线思政教育人员这一“关键少数”,也可以指学生群体中的学生干部、党员等骨干“关键少数”,在本文中主要是从抓住学生群体中的党员、学生干部等“关键少数”,以此为抓手进而全面推进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所以本文中的“关键少数”主要是指后者,即学生骨干这一“关键少数”来破题“Z”世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我们要先厘清两个概念,即什么是“Z”世代大学生,这一代青年大学生有什么特点不同于以往;什么是“关键少数”,将这一概念借用到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特别是相较于已经被研究得相对充分的、同样可以作为“关键少数”这一概念所指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其自身的工作定位,我们目前所聚焦的是当前研究尚不充分的、作为大学生中“关键少数”而存在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骨干。
一、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具体到高校语境和具体场景中,我们首先应当重视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培养大学生中的“关键少数”:在日常例行的工作中发挥“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此为抓手带动“绝大多数”同学,推进和规范我们的各项常规工作。特别是在大学生非常关心的学生干部选举任命、推优入党、评奖评优、奖助学金等日常事务中,我们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将教师把握方向和调动学生骨干积极性结合起来。日常工作是锻炼学生骨干的好时机,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服务意识,循序渐进实现“自我管理”,特别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问题,抓住机会锻造学生骨干的大局观和底线意识。同时,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要做到合情合理定好调子、原则问题上把好关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二、在高显示度工作中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具体到高校语境和具体场景中,我们还要重视通过“高显示度”的活动和“重要节点”工作锻炼大学生中的“关键少数”:第二课堂的开展从时间维度上看通常是课余时间段,从空间维度上看普遍地存在于高校内的各个场景或是校外学生活动的特定地点,相对于浸润在教室、寝室等场景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具有更“高显示度”,活动程序和规章更为规范,深度和广度容量更大。一方面对学生骨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更能体现出“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和“领头羊效应”,运用得当、锻炼得法将会把“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推向更深层次,学生中的骨干和优秀分子不仅是教师的助手,更是同龄人中思想引领、三观塑造的榜样,将使我们的思想教育事半功倍。
三、在“急、难、重”工作中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具体到高校语境和具体场景中,我们要通过“急、难、重”的工作和活动以及“突发事件”,锻造大学生中的“关键少数”:学生骨干成员之所以可以被定位为“关键少数”,就在于这是学生中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的优秀分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体到高校环境中就是:不忘刻苦学习、服务同学的初心和使命。如何体现这种“先进性”,关键就在于学生工作中那些紧急的任务、存在困难需要攻克的事务、重大事件节点的重要活动,包括校内“急、难、重”的工作,也会涉及到校外场景的重要任务。此类事务很多都需要利用课余休息时间、节假日时段,通常有硬性指标要求、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通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学生骨干就需要发挥敢为人先的作用,践行自己的职责和承诺,推动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反过来说这些重大任务也是锻造“关键少数”的“磨刀石”。
(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和贯彻主题教育学习的成果,是从现在起到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和任务。破题“Z世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也需要结合党的大政方针,明确战略目标筑牢大学生信仰之基,展示国家的发展成就坚定大学生远景理想,牢记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我们现实工作中的动力,不断扎实推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目标的明确将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宏伟的战略目标既是对未来愿景的描绘,同时也可以激起广大青年大学生投身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忱,从而进一步巩固、筑牢大学生信仰的基础。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所以发展就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也要用事实来说话,明确战略目标,从实践的反馈中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仰,才能将自己的青春力量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大到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小到我们每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必须把握住发展方向,朝着既定的目标凝聚力量。对于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二)要创新和推进我们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正如二十大报告中所说,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当前国际局势剧烈变幻,但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时期,当代青年人生逢其时。
要落实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需要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树立愿景理想,而远大的理想根植于现实生活,了解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具有重大意义。更进一步讲,伟大变革、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基层党务工作者,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要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就必须要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正如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紧紧抓住人才这第一资源,就需要着力提升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从思想深处筑牢教育之魂,坚定大学生愿景理想。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重大论断是对全党提出的“赶考”新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高度清醒和战略自觉。新征程上,全党必须牢记并践行“三个务必”,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牢记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通过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三个务必”要求,从思想根子上深化大学生投身伟大复兴事业的行动实践。鲜明地体现了全党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要求我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基层党务工作者,除了在思想上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更重要的是将思想教育引导落实在行动上,将自己的青春力量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当中。同样的道理对于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与勇于担当、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是成就自己人生的最佳路径!
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要将理想信念夯实到具体行动当中,为祖国强大和民族复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那就必须要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融入到自己的行动和实践当中。
我们全体师生要牢记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还应在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党的二十大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未来又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022-10-25
[2]王继民,统战理论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3(12)
[3]宋晓燕,浅析高职高专教师素质的问题.[J].考试周刊期刊,2010(11)
[4]朱小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研究.[M].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11)
[5]陈昕,坚守出版“启蒙大众、追求进步”.[J].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3(11)
[6]李丙慧,新时期新社会阶层统战理论及政策研究.[M].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8(11)
[7]曾燕波;帅曼萍,怎样有效落实高校中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J].文教资料期刊,2018(12)
[8]徐烨,重庆市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9]赵美鋆,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
[10]武楠,辽宁省高校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研究.[D].东北大学,2018
[11]姜仕华;陈显川,以习近平党史国史思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
[12]何临春,杨锦绣,江英飒,新编大学生党课教材.[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07-01
项目基金:该论文为四川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类科研基金项目:浅析大学生信用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发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项目编号18Y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1.谢鹤僖(2004.7-),男,汉族,四川遂宁人,本科生在读,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2.王汀(通讯作者 )(1989.8-),男,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国防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