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赵晓丽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人民医院 017200
摘 要: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虽然变应性鼻炎不是一种严重疾病,但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本文对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临床常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如气温、湿度、风力、降水量、大气污染和气传花粉等不同气象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发病均有影响。虽然变应性鼻炎不是一种严重疾病,但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或与变应性结膜炎同时发生。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是通过整体辨证,调节脏腑功能入手,达到治本的目的,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对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进行论述。
1 症状体征
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连续性发作,大量水样清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但为暂时性。清涕:为大量清水样鼻涕,是鼻分泌亢进的特征性表现。嗅觉减退:由于鼻黏膜水肿明显,部分病人尚有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但也可为持续性。喷嚏:为一反射动作,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变应原后发作。鼻痒:是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发生于局部的特殊感觉。季节性鼻炎者可伴有眼痒、耳痒、咽痒等。头痛:合并有变应性鼻窦炎者可出现头痛。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双侧或两侧交替。气虚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易感冒,面色淡白,气短,咳嗽痰稀,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怕冷,鼻粘膜苍白水肿,舌质淡,苔白,脉细。外寒内热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遇风易作,口干,喜冷饮,喷嚏,流清涕,鼻塞,怕冷,舌红苔黄。气虚弱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酸胀较重,四肢乏力,头昏头重,饮食不香,大便偏稀,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细或弱。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舌暗红有瘀点,鼻塞明显、鼻甲紫暗,苔白,脉涩。肾阳亏虚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形寒怕冷,小便清长,夜尿频,舌淡胖,连连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苔白,脉沉细。
1.1肺经寒实证主证:多伴哮喘宿疾,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遇风冷则喷嚏频作不已。检查见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病机分析:肺主宣降,肺经寒实,宣降失调,营卫不和,故鼻嚏阵作,遇风冷而诱发;寒主收引,肺津敷布失调,故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哮喘宿疾多属虚,肺虚而寒,故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淡而脉细紧。治法:温肺散寒,化饮止流。方剂:小青龙汤(《伤寒论》)。药物组成:麻黄9g 白芍药10g 细辛3g 干姜10g 法夏10g 五味子6g 炙甘草9g 桂枝6g 加减:酌加黄芪、党参;痒重加蜈蚣、全蝎祛风止嚏;清涕多加煅牡蛎涩涕止津。本证亦可用温止流丹加减。
1.2肺气亏虚证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检查见鼻粘膜色淡、水肿。伴恶风,容易感冒,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苔薄,脉缓弱。病机分析:肺主卫外。肺气虚则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且早晚自然界阳气不足,肺虚之体此时亦阳气不足,故鼽嚏发作以早晚多见;肺虚寒滞,津液敷布失调,故鼻粘膜色淡、水肿;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气亏虚之证。治法:益气固表,摄津止涕。方剂: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桂枝汤(《伤寒论》)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g 白术10g 炙甘草9g 防风6g 桂枝6g 白芍10g 五味子6g 加减:伴经常性鼻塞者,加白芷、川芎、石菖蒲之类散寒通窍;伴夜尿或小便清长,或脉沉者,加巴戟天、锁阳之类温壮肾阳;涕多者酌加乌梅涩津止涕;舌质胖嫩或有齿痕者,酌加茯苓、党参、陈皮健脾化湿;舌质淡红嫩,加牡丹皮,白芍改赤芍。此证患者,若无脾肾亏虚见证,且舌质淡红而嫩,宜加牡丹皮,白芍改赤芍;若兼见舌质偏红胖,或有苔黄,乃肺气不足而兼肺经郁热,加黄芩、牡丹皮、葛根之类以清郁热。
1.3脾气亏虚证主证:本证多见于小儿。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胀较重。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或伴头重头昏,四肢困倦,纳差。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缓弱。病机分析: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降浊。脾虚则土不生金,肺气亦虚,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故鼽嚏阵发;脾虚土壅,湿浊内郁、上干,清窍不利,则鼻胀、头重头昏、鼻粘膜肿胀苍白或砂暗;脾主四肢,脾虚故四肢困倦,纳差;舌脉所见为脾虚湿郁之证。治法:健脾益气,固表止嚏。方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薏苡仁10g 炙甘草3g 白豆蔻6g 陈皮3g 山药10g 砂仁6g 乌梅6g 防风6 加减:纳差明显者加神曲健脾开胃,伴腹胀加枳壳,伴平时鼻塞明显者加白芷、石菖蒲化浊通窍,舌苔腻加法夏。
2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采用中药、针灸、耳穴、推拿等。
2.1 中医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学病因病机,以脏腑辨证为主。治疗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用温肺散寒法:常用方剂如桂枝汤、玉屏风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温肺止流汤等。治疗外寒内热型过敏性鼻炎用平调寒热法,常用方剂如清肺脱敏汤、清热止嚏汤、辛夷清肺汤等。治疗气虚血瘀型过敏性鼻炎用活血化瘀法,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等。治疗肾阳亏虚型过敏性鼻炎用温阳补肾法,常用方剂如附桂八味丸、桂枝加附子汤、右归饮等。治疗气虚弱型过敏性鼻炎用益气健脾法,常用方剂如参苓白术汤、补中益气汤等。
2.2 中医物理疗法
以中医理指导,根据经络学说调外以治内,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等特色疗法也取得了独特而有效的结果。针灸具有去风、去寒及利湿等作用,穴位针灸结合超短波电疗对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治疗及缓解症状的作用,一般针灸2~3天症状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中医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一定效果。风寒外袭一般选穴:风池、肺俞、迎香、曲池、外关。脾肾亏虚选穴:迎香、脾俞、肾俞、中脘、关元。过敏性鼻炎推拿方法:中指指腹揉迎香、鼻通、印堂穴,各1~2分钟;捏鼻,10~15下;擦鼻翼,以局部发热为止;左右双手交替拿颈项各10次。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即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的常见表现形式。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当属“鼻鼽”范畴,主要病机为肺脾气虚,元阳虚衰,无力抵御外邪的侵袭,使鼻窍失于温煦和通调而致。中医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辨证论治作为中医的精华所。随着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研究各方面的革新进步,中医药应增加多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媛媛,袁卫玲,张国霞,张波,杨云霜.风邪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作用的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01).
[2]刘丹,史丽萍,袁卫玲,步怀恩,杨东,杨正飞.从四季、六气角度探讨天津市7年间年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