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效益型技术改造
朱吉瑞 杨晓峰 唐凯 武宗玲 宋迪 张志冬 王镇江
大唐哈密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839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优化光伏电站的组件容量、型号及逆变器类型,以提升老旧设备的承载能力和设备利用率,不需增加土地使用,从而在现有条件下最大化经济效益。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光伏电站的主流配置,找出容配比与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实施效益型技术改造,兼容旧设备的同时,提升整体光伏系统的性能与收益。
关键词:光伏电站、容配比、技术改造、经济效益、设备利用率
引言:
面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资源有限的挑战,光伏电站技术改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聚焦于通过容配比优化,实现老旧设备与新技术的完美融合,提升设备性能,最大化经济收益。这种改造不仅延长设备寿命,还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对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旧光伏电站的技术瓶颈与容配比优化需求
(一)组件老化与性能衰减
老旧光伏电站最常见的问题是组件老化,这包括光伏板的物理材料退化、光电效率下降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紫外线、温度变化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会导致光伏板输出功率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发电量和运行效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先进的光伏板维护技术,例如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定期检测热点效应,及时更换损耗严重的组件,并对光伏板进行清洁和表面涂层更新,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发电能力。
(二)逆变器效率降低及优化
逆变器作为光伏系统中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其效率对整个电站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老化的逆变器通常会出现效率下降和故障率增加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电能的有效输出。优化策略包括定期进行逆变器的技术检查,对老化的元件进行更换,并考虑采用更先进的逆变器技术,如采用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制造的逆变器,提高系统的总体能效和可靠性【1】。此外,适时调整逆变器的工作参数,确保其与当前光伏板的输出特性相匹配,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容配比优化策略
容配比(即逆变器容量与光伏板容量的比值)的优化是提升老旧光伏电站性能的另一重要方面。不合理的容配比会导致光伏系统在高光照条件下因逆变器容量不足而无法完全利用光伏板生成的电能,或在低光照条件下逆变器运行效率低下。通过精确计算光伏板的实际输出与逆变器的最大容量,可以优化容配比,从而达到最佳的能量利用效率。这需要综合考虑光伏板的老化程度、光照条件以及电站的具体运行数据,通过动态调整容配比,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技术条件,最终实现电站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技术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组件更新与逆变器升级
面对老旧光伏电站的性能衰退,首要任务是更换高效能的光伏板和升级至兼容性更强的逆变器。新型光伏板通常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如单晶硅,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2%以上,明显高于老旧多晶硅材料的16%-18%。同时,新一代逆变器采用数字化管理,支持更智能的能源管理和故障预警系统,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2】。例如,通过使用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的逆变器,可以最大化每块光伏板的输出效率。在实施升级时,技术团队需进行详细的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旧系统的无缝对接。
(二)系统配置优化与布局重设计
对老旧光伏电站进行技术改造还包括系统配置的优化和布局的重新设计。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模拟技术,对现有布局进行科学评估,找出电能传输中的瓶颈,如电缆长度过长或电缆规格不适,导致能量损失。重新配置光伏板的布局可以减少阴影遮挡和互相遮盖的情况,从而提高光伏阵列的整体发电效率。例如,通过调整光伏板的倾斜角和朝向,使其更加适应当地的日照特性。此外,优化逆变器与光伏板的连接方式,采用集中式或串联式布局,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案。
(三)成本效益分析与实施策略
在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必须对改造方案的成本效益进行严格分析。这包括初期投资成本、预期运行维护费用以及预计的经济回报。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可以预测改造后的经济效益,确保投资回报率符合预期。表格 1 展示了一项典型改造的成本效益分析,包括组件更新、系统配置优化以及逆变器升级的预算和预期年发电量提升。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考虑到现场安装条件、运维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地区政策支持等因素,确保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效益评估与性能监测
(一)安装智能监控系统
为确保光伏系统改造后的性能得到准确评估,安装先进的智能监控系统是关键步骤。这些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实时监测光伏板的输出电压、电流以及逆变器的效率,同时收集环境数据如光照强度和温度。利用物联网(IoT)技术,这些数据被实时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以评估整个光伏阵列的工作状态和性能。通过这些精确的数据支持,运维团队可以快速识别并解决潜在的技术问题,从而保证光伏系统的最佳运行效率。
(二)评估设备效率与能源输出
利用智能监控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设备效率和能源输出的详细评估。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改造后光伏板的性能提升百分比、逆变器的平均运行效率以及系统整体的能耗比例。这些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技术改造的效果,比如通过比较改造前后逆变器的功率损耗数据,可以量化逆变器升级带来的性能提升【3】。此外,这一评估过程还将考虑不同气候条件下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后续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三)比较经济效益
通过比较技术改造前后的经济指标,如发电量、运维成本以及投资回收周期,可以全面评估改造的经济效益。这些数据不仅包括直接的财务收益,如增加的发电量带来的额外收入,还包括间接效益,如设备维护成本的下降和运行效率的提高。
结语
通过对老旧光伏电站进行容配比优化和技术改造,不仅显著提升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经济回报,还延长了设备的服务生命周期。这些改造措施为光伏电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际案例和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未来光伏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效益增长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能源转型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持续优化和改进光伏电站的技术,是推动绿色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邵翔.福建省屋面分布式光伏电站最佳容配比研究[J].水利科技,2023,(04):51-53+69.
[2]马月,吕永刚,吴琼,等.山地光伏电站光伏组件阴影遮挡技改方案的经济性分析[J].太阳能,2023,(10):69-74.
[3]程相奥,王霆,王琨,等.基于辐照强度估算光伏最佳容配比的一种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23,(24):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