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物理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李雪淳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一、高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思路

(一)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借助挖掘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来设计实践性作业,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实用性以及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欲望。

就拿“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来说,在讲完“质点,参考系”之后,可以安排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里不同物体的运动状况,像是正在行驶的汽车、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正在行走的人等等,去思考在描述这些物体运动的时候,在哪些情形下可把它们当作质点,并且阐述理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参考系,去描述周围物体的运动情形,比如教室里桌椅的运动情况、窗外树木的运动情况。借助这样的作业,学生可深入领会质点和参考系的概念,意识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在开展“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活动时,可引导学生去留意生活里物体下落的各类现象,像是雨滴落下、树叶飘坠、苹果从树上掉落等情形,促使学生思索为何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存在差异,究竟是哪些因素对物体下落的速度产生了影响,还可安排学生在家中开展一些简便的实验,比如让不同质量的纸片与硬币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仔细观察并做好现象记录,深入分析其中的缘由。如此一来,可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阐释生活中的现象,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成就感。

(二)融合跨学科知识,培养综合素养

物理学科和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等别的学科关联紧密,设计跨学科的实践性作业,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育综合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章节里,当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之时,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来辅助学习,引导学生依据速度 - 时间公式 v=v0+at ,绘制出不同初速度以及加速度情形下的速度 - 时间图像,借助该图像对物体的运动状况展开分析,比如判断物体究竟是处于加速运动状态还是减速运动状态,计算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移等。如此一来可促使学生运用数学工具更为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其数学建模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开展“重力与弹力”的学习过程中可与地理学科建立联系,使学生知晓地球重力对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像山脉的形成状况以及河流的流动方向等方面,深入剖析重力怎样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造成作用,以及不同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差异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举例来说,在某些高海拔地区,重力加速度相对较小,这对于一些精密仪器的测量或许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借助这种跨学科作业形式,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自主探究

实践性作业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以及选择权利,以此鼓励学生可自主展开剖析并且进行创新实践,教师可以设计有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课题以及剖析方法。

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之后,教师给出“剖析生活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例”这一主题让学生自行发挥,学生可挑选不同场景展开剖析,像运动场上运动员起跑、划船时船桨和水的相互作用等,做作业时,学生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比如挑选合适的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开展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剖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教师仅提供必要指导,像引导学生思索怎样更精准地测量力的大小、怎样排除干扰因素等,使学生成为作业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再比如,当学生学习了“共点力的平衡”这一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挑选一个生活里的平衡问题来展开研究,像是对吊灯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或者剖析桥梁的承重结构等,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采用实地观察、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建立模型等方式来深入地展开剖析,撰写研究报告。这样的自主剖析作业可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剖析的精神。

二、高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多元实践情境,提供丰富实践机会

学校以及教师应当主动去创设多元的实践情境,以此为学生给予丰富的实践机会,可搭建物理实验室、创新工作室这类实践场所,配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与设备,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可自由开展实验剖析以及科技创新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物理竞赛、科技节等活动,让学生于竞争之中激发潜能,提升实践能力。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前往科技馆、工厂、科研机构等场所开展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自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与生活里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建立合理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推动实践性作业的有效实施而言,有着非常关键的保障作用,在对实践性作业展开评价之时,应当着重将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二者相互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需要关注学生于作业过程当中的具体表现,囊括了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可借助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记录学生的剖析过程以及听取学生的汇报等一系列方式来实施评价。综合性评价则需全面考量学生的作业成果,像是实验报告、小制作以及研究论文等的质量与水平,评价方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相结合的形式,以使评价更为客观、公正且全面,要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以及鼓励,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家校社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高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开展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参与并给予支持,学校可借助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讲解实践性作业的意义与实施办法,引领家长踊跃参与学生的实践性作业,比如说,家长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里的物理问题,激励学生去剖析并解决,也可陪伴学生一同进行实验制作,给予学生必要的协助与指导。学校还可与社会上的科研机构、企业等构建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遇,使学生接触到更先进的物理技术和设备,知晓物理学科的前沿动态,经由家校社的紧密协作,形成教育合力,一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高中阶段物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以及实施,乃是培育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关键路径,借助贴近生活实际情况、融合跨学科知识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及实施策略,可提升高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质量以及效果,促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切实达成物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在未来的教学实践进程里,我们需要持续进行探索以及创新,完善高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工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柏林 .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策略 [J]. 高考 ,2024,(31):63- 65.

[2] 张海月 . 高中物理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 [D]. 曲阜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