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数学教材优化的实施路径

作者

王梦青

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 215163

【摘要】数学教材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教与学的文本材料,在新课标理念统整下集育人、知识传输、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等因素于一体。如何用好数学教材,使之发挥好应有的功效,是永恒的探索课题。本文从四个实践方向指引教师,新课标理念下科学地理解与处理数学教材内容的终极目标是:更利于学生的学。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材   内容优化   实施路径

如何用好数学教材,使之发挥好应有的功效,是永恒的探索课题。而现实课堂实践中有照搬教材的、有改编教材内容的、有依据教学目标重新编织教学内容的……呈现多形式、多策略。目的是有利于学生学习,高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设计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因而,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好数学,科学地改编或变化或重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新选编课例

依据例题指导学生学习,再通过课本练习题让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所学。为此,学生对教材内容自认为学会了,如果上课时,老师再通过呈现教材例题进行新知学习活动,这部分学生从心理上已没有学习需求,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心理,对教与学都是不利的。造成了资源与时间上的浪费,教学效益低。为此,教师依据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课时内容、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可以科学合理地重新选编课例内容。

学生从生活情境、有趣图片中获取数学信息的效果要优于记忆抽象的符号与计算,而将生动形象和言语信息或抽象的符号资料联系起来,可让学生轻松地在脑海中检索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与思考线索。为此,课例内容的选编要关注以下问题:切合学生所居住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积极的社会事件等,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思维特点设计问题情境、图片情景,或动漫演示,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投入——参与——联系——思考——理解而获得新知,并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会建构起新的知识网络,发展思维,自我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更换思维路径

课本例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常规的思考线路,在知识的理解认识过程中编写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依据例题中问题的思序学习新知,但有的引导性问题比较直白,学生不用怎么思考就能知道是什么,是多少,也有的问题跨度大,造成部分学生思维线路连接困难,影响到快速建构新知,降低了学习效率。为此,对教材中的一些课例,需更换思维路径或增设新的思考线路,或增加思考过程中的问题提示,或改变问题对话方式等,使之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从而在问题的引领与对话中顺利建构新知。这样的教学更利于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他们会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

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是学生,要思考学生可能会怎样去认识新问题,就用什么材料、将新知识内容织合在他们需要的情境中。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突破重难点的关键点去设计思维路径,通过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让学生快速、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更换思维路径还要重视适时延伸、变化,让学生能模仿、会用、会变,逐步达到思路清晰,语言描述科学,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知识建构与思维同步或超前发展。

三、重组课时练习

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与动口、动笔练习是提高学生技能、技巧、知识形成、思维发展的主要途径。科学地设计练习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精心设计好练习内容有利于突破重难点。通过练习内容的序列组合,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系列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生成新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中习题的编排体系,习题安排的指导思想,相关习题的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课时学习的参与状态、学习的心理需求等因素,设计切合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内容,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重新设计与编织练习内容,就是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相匹配。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所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同时,因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而重新设计的因才施策的序列练习内容,更利于各个层级学生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新的含义,并和已有的知识信息相组合,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好的习题组合,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练习活动中,练习效果不言而喻。通过设计多样化,难度适中或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虽然需要耗费学生较多的脑力,但学生获得的东西会被大脑编成更灵活的表征,思维方向宽广,知识的应用范围随之得以扩展。

四、指导阅读教材

阅读数学教材不仅是获取知识信息的需要,而且是增强学生数学素养、学习自觉、能力发展的需要。数学教材作为一种普及数学知识的文本,其特征是:浅显、易读、易懂、易模仿,知识梯度小,利于思考,习题编排与例题联系紧密,利于学生自学练习。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知识要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式方法,让学生逐步具备阅读数学文本资料的能力,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操作,在阅读例题的同时同步练习,使得获取信息与应用信息同步。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而更深远的是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思考问题精准与有序。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文本的能力非常重要,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时,他们的学习能力与获取知识的心智能力也就同时得到增强,由此发展下去,学习数学的能力与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可由他们自己掌控。

综上,以上处理数学教材的四个实施路径,并非抛弃现有的教材文本,而是更好利用与处理教材,科学地使用与处理教材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业务能力。教材既是教师的教学依据,同时也可理解为教学的指导与参考资料。当教师能准确地理解教材的目标任务,也就能合理而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并设计出高效而合理的教学活动。重新组织练习内容可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形成更高效,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开阔。主动阅读,才能广泛获取。新课标理念下科学地理解与处理数学教材内容的终极目标是:更利于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