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目标有效性的探究
黄华顺 王鸿
凤冈县第二中学 564200
引言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杜威之言深刻揭示了学习目标的核心指向。在高中物理课堂,有效的学习目标恰似精准的导航,为学生开启持续探索物理奥秘之门。它不仅能引领学生突破知识表象,实现深度学习,还能依循认知规律,优化学习路径。在物理知识繁杂且抽象的领域,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犹如灯塔,让学生在茫茫学海中不迷失方向。基于此,深入探究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目标的有效性,对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物理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 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目标有效性的理论建构
(一)价值维度分析
1. 促进深度学习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涵盖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包含众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有效的课堂学习目标能够引导学生突破表面的知识记忆,深入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对于学生而言,若仅停留在对知识表面的浅尝辄止,进行简单的记忆背诵,难以真正掌握物理学科的精髓。比如,学生可能记住了公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无法灵活运用,因为没有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而有效的课堂学习目标能够为学生指引清晰的学习方向,引导他们突破表面的知识记忆藩篱,深入挖掘物理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实现深度学习。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逐步深入到微观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帮助他们在物理学习中真正理解知识,而非只是机械记忆。
2. 优化学习路径
清晰、合理的学习目标能够为学生规划出一条高效的学习路径。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疑惑,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引,他们可能会在学习中迷失方向,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过优化学习路径,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目标导向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目标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有效的学习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目标。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共享。
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目标分层设计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目标设计中,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目标分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基础目标主要针对全体学生,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基本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提高目标则是在基础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目标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四环一心”范式下学习目标设置创新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四环一心”范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领悟、拓展衍生)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清晰路径。而学习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导向,其设置需与“四环一心”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策略实现精准引领,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以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
(一)以精准设问驱动学习目标显性化
精准设问是驱动学习目标显性化的关键钥匙。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巧妙的问题设置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习目标以一种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比如,展示公交车急刹车时乘客身体前倾的视频,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呢?这个问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激发他们深入思考的欲望。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公交车在光滑的冰面上行驶,急刹车时乘客的运动状态又会怎样呢?”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设问,将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内容——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逐步揭示出来。同时,明确告知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能够运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这种以精准设问为切入点的方式,将抽象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从隐性走向显性,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此外,精准设问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推理,从而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探讨公交车急刹车问题时,学生需要分析乘客身体前倾的原因,这涉及到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等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二)构建问题解决中的目标进阶体系
问题解决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构建问题解决中的目标进阶体系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层次感和逻辑性。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可以将问题解决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形成逐步递进的进阶体系。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什么是惯性?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做好铺垫。此时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随着教学的深入,进入中间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通过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这个问题涉及到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在这个阶段,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高级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如“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并提出减小刹车距离的建议。”这个问题将牛顿第一定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时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价值,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通过多元巩固强化目标认知结构
通过多元巩固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结构,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在学生手中。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巩固方式,如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实验复习等。课堂练习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巩固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等方面。例如,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判断物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设计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速度等物理量。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及时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弥补。同时,教师在批改练习题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小组讨论也是一种很好的巩固方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例如,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讨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共同进步。另外,实验复习是巩固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实验是探究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重新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复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实验复习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创设拓展情境激活目标应用创新
拓展衍生是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拓展,创设拓展情境能够激活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应用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拓展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创设“设计太空实验”的拓展情境。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与地球表面的受力情况有很大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太空中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太空环境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这个拓展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又如,教师可以创设“未来交通设计”的拓展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交通方式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设计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未来交通工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各种新颖的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创设这些拓展情境,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提高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展情境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目标有效性的探究意义非凡,它不仅关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影响着学生物理思维与能力的长远发展。有效的学习目标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激发学习动力,使物理学习更高效、深入。然而,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也在不断变化。未来,教师肩负重任,需持续探索优化学习目标,贴合实际教学与学生特点,让目标精准导航,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切实助力学生物理素养稳步、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闪闪 . 以“问题”为指引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 2025, (12): 97-99.
[2] 张磊 . 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J].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24, (36): 90-92.
[3] 潘棋峰 . 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索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 2023, (22): 42-44.
作者简介:黄华顺、男、汉族、贵州凤冈、大学本科、二级教师、高中物理、、、王鸿、男、苗族、贵州凤冈、大学本科、二级教师、高中物理、、、
来源: 遵义市市级课题
名称 : 基于“四环一心”教学范式下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目标设置的有效性探究编号 :2021ZC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