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徐欣

绥化市北林区新华小学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美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学生爱美的本性和德育的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与美育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时,最好的做法应该是用没去引起学生心灵的沉醉。对美的追求体现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在享受中受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才。作为教育者,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认知美,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客观事物和客观的活动过程中,浩瀚的大海、高峻的山脉、无垠的草原、一泻千里的江水,都蕴含着美意,这是大自然的美;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解放军们保家卫国,这些都是社会美,因此在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因为只注重孩子的知识与技能,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一无所传,会使孩子发展出现缺憾,对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带来危害,所以小学阶段一定要注重孩子们的德育教育,使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

美术课是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有人才,起到主导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完善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美好的艺术形象向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示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以及优秀的艺术作品体现一定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与追求理想,使学生感受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传统的美术教学把传授技能作为教育目标,忽视了把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根基的这一理念,也忽略了德育的渗透和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启发,致使学生在单反与复制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不利于德育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确立自身的社会道德信念和价值,这个过程是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还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和敏感的洞察力,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独特的艺术和人文魅力,教师要通过赏析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静心感受美和创造美,鼓励学生应自行创作,从而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中,逐渐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德育之花。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缺少实践,德育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小学美术教学的德育教育以讲授为主,较为单一,德育和美术课堂难以相互结合,对孩子的影响程度较低,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能力与道德素质的作用,也难以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怎样能够有效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中

1.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学以致用提升德育素养。

无论怎样的美术作品一般都代表着创作者的自我思想和心情,是创作者表达的一种心理方式,可能是将其宣泄,也可能是表达美好祝愿。小学生的作品一般是自己过往美好的经历,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天真无邪。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想法真实的展现在作品中,不仅在课堂上要学习基础绘画技巧和相关的美术理论与方法,还要学会自我创作。学习绘画的过程是需要反复练习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的同时,要精益求精,鼓励学生在不断失败中掌握线条、构图等技巧,让学生明白坚持努力才会取得成功,将德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小学美术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2.挖掘教材深意,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知识。

美术教师要将德育与小学美术课堂结合,实现有效渗透,就需要美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内容与德育知识的契合点,在课堂上巧妙地将美术知识与德育知识联系起来。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名画,当美术教师不仅仅要分析如何欣赏该画作的构图、色彩、光影、笔触,更要引申介绍该作品的创作年代,以及画家的人生经历,使同学们能感知到当时画家抒发的情感,以及创作和学习过程中的优秀品质。在《家乡变了样》一课中,教材展示了中国画家周闻的代表作品《浦江东旺》,该画虽是中国画但该画色彩艳丽能够精彩的体现出浦江的绚丽景色,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考:这么美妙的画面是如何画出来的?该作家为何要画出此景,教师放大局部让同学观察画面,引导学生探究,这幅画是由很多高楼大厦组合而成,在讲授色彩搭配的原理之外,提醒学生在绘画时应举步维艰,不可急躁,并在此时教师应当讲解画面的节奏感、色彩搭配的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细致作画的习惯。并且探讨作者绘画作品时的心情,感叹家乡壮丽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在其他课题中,教师同样要干预探究、挖掘教材深意,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入微、坚韧不拔、努力向上、热爱集体、勇于探究等各方面的优良品质,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3.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以德促教,以教带德。

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小视频,贴切的背景音乐等贴合课堂教学的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想象,大胆创新美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肯定与表现自我。教师可以将有些美术课题设置在课外,大自然等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巧夺天工之妙。除此之外,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还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展现艺术天分,有效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德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以德促教、已教带德,让学生德艺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