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下小学生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布置的可行性研究
蔡彰霁
厦门市集美区高浦小学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布置的可行性。通过深入分析“双减”政策对小学生体育作业的影响,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政策要求的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设计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布置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不仅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生体育;篮球;课后作业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如何有效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篮球作为一项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其独特的竞技性和趣味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合理布置小学生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以期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
一、小学生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布置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双减”政策下,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成为重要任务。通过布置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释放学习压力。篮球运动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丰富课后生活
传统的课后作业往往以书面作业为主,内容相对单一。而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通过参与篮球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有趣的游戏和挑战,丰富自己的课后生活。这种特色课后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推动学校体育特色发展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需要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的布置,正是推动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布置特色课后作业,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同时,这种特色课后作业也能为学校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小学生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布置的可行性研究策略
(一)设计多元化篮球作业内容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设计多元化的篮球作业内容至关重要。除了基本的篮球技能训练,我们可以引入篮球知识问答,让学生在探索中增长见识;可以组织篮球主题的故事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讲述他们与篮球的趣味故事;还可以开展篮球主题的团队活动,如篮球接力赛、篮球拼图游戏等,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验篮球的魅力。这些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需求,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和喜爱篮球运动。
例如:某小学为了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布置了“我最喜欢的篮球明星”主题绘画作业。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画笔,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心中的篮球偶像。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艺术才华,更流露出他们对篮球明星的热爱和敬仰。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们更加关注篮球运动,对篮球的热情也愈发高涨,进一步促进了篮球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普及。
(二)利用数字化平台辅助作业布置
借助数字化平台,布置和收集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变得更为便捷高效。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发布篮球教学视频、作业指南和练习要求,确保信息的即时传达和准确理解。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交作业,如篮球技巧视频、学习报告等,教师则能迅速收集并评估作业质量。这种数字化方式不仅简化了作业管理流程,还提高了师生间的互动效率,为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收集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一所学校积极响应数字化教学趋势,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发布了详细的篮球运球技巧教学视频。在观看学习后,学生们被鼓励在家中自主练习,并通过平台提交自己的练习视频作业。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使教师能够在线点评学生的表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
(三)结合学校体育教学进行作业布置
将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与学校的体育教学紧密结合,可以有效延伸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这种结合不仅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深化对篮球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能通过反复练习和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从而更快地提升篮球技能水平。同时,这种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有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形成更加全面的体育素养。
例如:某小学创新体育课后作业形式,教授投篮技巧后,鼓励学生每日练习并上传视频。此举激发了学生们的练习热情,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认真练习,投篮动作逐渐规范,命中率也大幅提升。这种家校共育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意识和坚持精神,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监督和指导小学生完成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孩子的篮球学习,与孩子一同观看教学视频、练习篮球技巧,并鼓励他们坚持练习。这种陪伴不仅增强了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关注,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篮球学习中。同时,家长也能及时向教师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篮球技能提升和全面发展。
例如:一所学校建立了家校微信群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微信群不仅成为了信息传递的桥梁,更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家长们纷纷分享孩子练习篮球的点滴进步和心得,激发了更多家庭参与的热情。教师们也及时回应家长的问题,提供专业指导。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孩子的篮球技能,也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为孩子的全面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体育篮球特色课后作业的布置展现了其独特的可行性和深远的意义。通过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证明了这一举措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篮球技能。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尝试,共同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体育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伙伴。
参考文献:
[1]马海青.以花样跳绳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基础教育论坛, 2021(14).
[2]周艳.以篮球特色活动助推快乐校园建设[J].新智慧,2021(08).
[3]张金奎,张清华.“双减”政策下小学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2(04).
本文为:集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篮球特色学校体育作业的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213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