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探索
张建芬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设计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升学习效果的综合型数学作业,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往往以单一的计算和应用题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过多的作业量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的作业设计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型作业设计的意义
这一探索是对“双减”政策的积极响应和落实。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正是基于这一政策导向,通过优化和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旨在减少学生的无效和重复性劳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以单一的计算和应用题为主,形式单调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综合型作业设计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作业形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型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教师在设计综合型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他们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
(一)注重作业的层次性与选择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在教授完《分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基础题主要针对学生对分数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题则侧重于分数的应用问题,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挑战题则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涉及分数与百分数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作业,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这种层次性和选择性的作业设计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作业的实践性与探究性
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设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图形的变换》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布置一个制作图形变换模型的作业。在这个作业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知识,利用纸张、剪刀、胶水等日常材料,亲自动手制作出各种图形变换的模型。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了图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的原理和特点。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还需要解释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这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同学的作品,学生还能够发现自己在图形变换理解和应用上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三)促进作业的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融合的作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教学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与科学课程相结合,设计一份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作业。在这个作业中,学生需要走出教室,深入到社区或自然环境中,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网络搜索等多种方式,收集关于环境污染的各类数据。他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环境污染的现状和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需要结合科学知识,分析污染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这些方案。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还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够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作业形式
信息技术为作业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教育软件等工具,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作业。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发布一个互动式的图形拼图游戏作业。学生在游戏中需要根据提示,将不同的图形拼成完整的图案。这样的作业形式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索不仅是对教育改革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深度回应。通过实施层次性与选择性的作业设计,我们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践性与探究性的作业设计则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提升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融合的作业设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作业形式,则使作业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钱丽娜.“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3(12):142-144.
[2]梁成龙,王过,陈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质量作业设计策略探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