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侍佳佳
响水县陈家港中心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注重的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行的塑造与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优秀道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创新思维的学生。因此,在这个环境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包括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入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美学欣赏、沟通技巧、探索欲望等方面发展的课程或主题,教导学生如何尊敬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保持包容的心态,从而推动他们在各个层面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1. 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
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它强调,教育的核心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个人修养的提升。立德,是对学生个人品德的高标准要求,它倡导学生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树人,则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力求培养出既有深厚学识,又有实践能力和高尚品德的复合型人才。立德树人理念将德育置于教育的首位,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它如同灯塔一般,指引学生前行的方向,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德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来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包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要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文本,提炼出其蕴含的道德教育内核——诚实守信、爱国主义、孝亲敬老、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并将其自然而然地纳入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情境创设及问题引导等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学生德育工作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接受道德素质熏陶,从而在提高语文知识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和道德目标。
2.2 活跃课堂氛围
为了构建有效的师生对话和互动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表达意见,在同伴间的交谈和探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应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学实例和小游戏等,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和生活经历阐述个人或者周围朋友的故事,从而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爬天都峰》时,首先可以询问学生:“你们在出门旅游时有没有遇到过有趣的事情?”有的同学说自己去埃及旅游,目睹了尸体千年不腐的神奇景象;有的同学说自己去攀登庐山,看到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色等。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同学们在各自的旅途中都曾看到了震撼心灵的画面,也遇到过许多有趣好玩的事情,这就证明了在我们这个纷繁的世界中,蕴藏着许多尚待探索的历史和文化景观,而孕育我们的家乡,同样有着属于它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等待我们的探索和发现。”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从地域文化出发,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意识,充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目标。
2.3 传承历史故事,塑造高尚品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立德树人理念出发,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家国情怀。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是一篇经典的古代历史故事,通过讲述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和解来体现忠诚、宽容和睿智等高尚品格。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生动再现,更是对道德情操的深刻展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这篇文章来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英雄的品德,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要想通过传承历史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教师可以从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人手。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历史人物,虽然在起初存在误解与矛盾,但最终能放下个人恩怨,为国家的利益与大局着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互动方式,帮助学生深人理解他们为何能从心底宽恕对方。尤其是蔺相如展现的宽容大度、廉颇展现的自我反省精神,均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宽容他人,解决冲突,而不是单纯地只关注个体的感受和利益。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将相和》的背景故事与具体情节,帮助学生理解高尚品格的真正内涵。蔺相如能顶住压力,坚持用智慧与勇气去保护国家的利益,廉颇虽然面临失去面子的困境,但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求和,体现了他们博大的胸怀。这样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对忠诚、正直和勇气等美德的向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比,思考当今社会中忠诚和正义的表现形式,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弘扬这些崇高品格。
2.4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品德表现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又注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作业分析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德育表现数据,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来形成全面的德育评价报告。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建立德育评价数据库,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长期跟踪和监测,为教师的教学改进和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是一项长远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它要求教育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滋养学生心灵的甘露。创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教育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的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全面、客观的评价,教育者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情况,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指导。
结语
总之,关注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活动在学生道德素质养成中的积极作用。教师要积极学习德育内涵,把握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探索德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科学成才,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旭荣 . 立德树人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与践行研究[J]. 求知导刊 ,2025(4):122-124.
[2] 陈鸿燕 . 德育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吉林教育 ,2025(4):27-29.
[3] 韩漫漫 .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