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姚丽红
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分析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跨学科融合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与效果。研究发现,跨学科融合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研究与实践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跨学科融合成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围绕新课标理念,对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的意义
(一)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进行有机融合,学生能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同时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这种综合性的学习体验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局限于绘画技能的传授,而跨学科融合教学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美术课堂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学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尝试,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策略
(一)引入主题式跨学科融合教学
我们可以采取主题式跨学科融合教学,这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它围绕一个精心设计的主题,巧妙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美术创作中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才华,还能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拓宽视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主题式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五年级美术《形色变奏曲》一课,教师以“四季变换”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同时结合语文课程学习描绘四季的诗词,数学课程学习测量与比例知识来绘制四季景色图。学生们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提升了美术技能,还加深了对四季变换的理解。
(二)利用项目式学习促进跨学科融合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它通过设定一个综合性强、实践性高的项目任务,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项目式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创造力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端午节》一课中,教师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们分组选择不同的传统节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特点,然后运用美术技能创作与节日相关的绘画、手工作品等。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美术知识,还了解了历史、民俗等多学科知识,提升了综合素质。
(三)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跨学科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组织校外写生,学生们深入自然,用画笔捕捉大自然的神韵,体验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参观博物馆则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的紧密联系;参加艺术展览更是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让他们领略不同艺术风格的魅力。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受不同学科间的交融与碰撞,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草丛中》这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植物园进行写生实践活动。在写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需要运用美术技能描绘植物形态,还需要结合科学课程学习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观察植物的形状、色彩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绘画技能,还加深了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四)构建跨学科评价体系
为了更精准地评估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效果,我们亟需构建一套完善的跨学科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应涵盖学生在美术创作上的创新性,更应注重其跨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通过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能够更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点滴成长,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湘教版的四年级上册《蝴蝶落我家》一课,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师综合运用综合运用美术、科学、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让学习更加充满乐趣和好奇心的驱动。是集剪、刻、画为一体的手工课,通过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兴趣。从而能够在已学过的纹样设计中,进一步的对图案进行表现和装饰,表现内容为蝴蝶,表现形式为对称纹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制作镂空剪制蝴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研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多种学科交融的眼光观察世界,学会欣赏美、创造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科综合性思维。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采用不同的方式装饰蝴蝶。
在本节课中,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通过调查、探究等方式,学会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在“双减”之背景下,构建了具有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美育课堂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创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美术与游戏,自然与科学,等巧妙地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观察蝴蝶的姿态、色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不仅拓宽了美术教学的视野,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开辟了新路径。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能够融入更多元的知识和思维,提升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研究和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共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陆佳晨.学科融合,激发创造——学科融合视域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思路[J].读写算,2024(05):140-142.
[2]张静.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12):106-108.
[3]邓丽娟.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途径[J].江西教育,2023(4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