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塑造到应用
张丽娟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以我校教学实践为例,学习“数智化”课堂先进案例,让“数智+”引领专业建设,重塑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新样态,打造全方位、沉浸式、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人场域。通过“数智+文化创意”、“数智+技术应用”、“数智+个性定制”,促进文化艺术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中传统专业的数字化升级,实现职业教育从塑造到应用的精细化、品质化的建设。学校教学逐渐走向精准化学习支持与个性化定制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得以提升,不断成长为具有持续发展潜能与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数智型”人才。
关键词:数智型人才; 职业教育;能力构建
数智化课堂的建设,改善了职业教育一直面临的困境,更好的为职业教育课堂建设、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职业学院学生的数智能力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上海一所学校在数智化课堂中,学校的教学已逐渐走向精准化学习支持与个性化定制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也得以提升,不断成长为具有持续发展潜能与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数智型”人才。
党的20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已确定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共教、人机共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趋势。这种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人机协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年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以“AI时代的“新-角色”为题,探讨了从人机共学到人机共创,未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应如何塑造自己的新角色、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又将如何塑造新的教育模式和创新思维的前瞻议题。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提出教育需要重新考虑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教学”。在今天,我们频繁的关注AIGC的进展,我们的技术、技能也与之发生了更加紧密的关联,那么关于“知识”、“学习”、“教学”这三个基本问题是我们当下亟需思考的。
在国内,数智化课堂的实施在不断推进。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数智化课堂来改善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困境。这些“数智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教学辅助,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本人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也越来越认识到跟进AI动态发展,跟进AI+教育,跟进数智化+教育,可以为学生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教育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职业教育的课堂效率、让职业教育课堂发挥真正的技术。数智化+教育对提升、改善现阶段职业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助力作用。作为教师要紧跟这一探索的过程,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
目前,行业内都源源不断的产生着数智化+的工作成果,借助于数智化+教育的成果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便捷、当然这也是影响我们重新思考“知识”“学习”“教学”的主要因素,在目前环境下,如何快速有效的获取知识、如果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如何让教学能够与市场人才需求更加匹配是我们着力要探讨的问题,所以,本文作者针对自己本校的教学实际,结合职业教育中已经引入的“数智化+教育”的案例,思考在我校开展“数智化+”的课堂模式和教育模式。
本人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教师深知关于艺术设计相关的课堂,所对接的市场是对创新力有很高要求的,需要学生的基础技能+创新思考+综合技能。然而当下职教改革对于课堂的模块化设计,让每一堂课程变“小”,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探讨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启发”学生,当然本人在教学中启用了小组协作完成,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对目前的知识兴趣度极低、团队协作中总有人进入不了状态,产出结果陈旧、与市场脱节严重。基于此,本文作者提出,在职业院校内使用“数智化+教育”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将我们的职业教育在“数智化”的探索中获得新的新生力量。
这一研究可以继续推进目前职业教育中对AI+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深度,深化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第二,对职业院校中的课程改革从“人机共教、人机共育”的角度进行调研研究,运用相关的数据及方法分析该问题,使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解决办法,也能引发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数智化+教育的新动态、新成果。研究“数智化+教育”对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问题能够加快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进一步丰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成果。为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第三,研究“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时代下,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路径为职业教育中教师侧如何提升自我提供一定的启示,最后加快“数智化”研究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光 蒋奇英. 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 2024,(07).
【2】杨英男.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院校数智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经济师. 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