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导向、互动、扮演”三维支架助力小学语文中低段阅读
闾佳
天马实验学校
摘要:支架式课堂教学,是在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上对"教"与"学"所提出的创造性观点。在支架式教学方法下,老师和学生的地位都产生了转变,即在重视学生主观地位的情况下,着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研究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关键词:思维生成;阅读教学;支架式
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和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产生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其以培养学生的认识框架为基本目的,以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为主要手段,促使学生主动思维、自主探究,从而完成了学生的自主建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读写策略,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一.支架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三个方面阐述支架式设计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1.新支架的教材是对以往阅读教学的最有效弥补。
传统阅读教学把教学重心放到了词汇掌握上,忽视了文字逻辑的整理与知识情感的调动,这样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但是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混乱,不利于学生掌握文字的完整内容,提高读写水平。如果老师在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框架的教育,在学习的同时,建立框架,对阅读分层进行重难点介绍,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结构,以便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与内容。
2.支架的课堂转变了教师身份。由于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老师只是课堂行为的主要参与者,这严重的抑制了学生对阅读的主动性。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们是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社会活动的参加者,学生进行习作的推动者,与学生之间开展合作的帮助者,而教师们的工作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做为教材上所学教育的真实主角。
3. 传统教学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确定评估内容、方式等;支架式教学则要在活动开始前明确相关评估要素。着力构建“教学评一体化”
二.支架式教学让学习高效化
(一)适度原则
支架的教育思想来自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开发地区"概念,"度"表示了学生已有的发展,所以构建支撑要遵循适当原理。构建支撑是用来让学生在文本中对知识点加以建立,老师提交给学生的脚手架要建立在"最近开发地区"。只能在最近的区施教点,才有利于老师在最适宜的时间指导学生攀爬支撑。(二)适量原则
老师在应用支撑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应重视搭建课堂教学支撑的数量提问。在课堂教学上,老师们往往通过脚手架来实现对其课堂教学职责的传递。但应该警惕的是,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堂教学脚手架总量越多,对学生自己负担起的课堂教学职责越小。
三.基于支架的教学研究小学中低阶段阅读策略
(一)根据学情,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学习虽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能力,但是也不意味着老师减少了课堂教学负荷,恰恰相反,因为教师需要比单纯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需要耗费学生更多的精力。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点,而是需要根据学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现在的阅读水平加以评价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
老师也可利用课前预习效果检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阅读学习会上,老师们将给每一个学生发放一张导学案,而导学案将分为课前的预习目标、字词讲解、初阅文章、以及读书感悟等部分,学生都必须完成导学案的目标,进入学习阶段更加深入的完成学业。在班级进行预习时,老师应将班级的导学案收集,以便掌握班上所有学生的预习状况,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状况加以分级,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教育。此外,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老师还应该利用课堂教学分析掌握学生的学情,以便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搭建导向型支架——真实激趣
什么是真实的学习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应符合以下三个特点:①.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②.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③.能够有效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
1.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
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是教师提高学生阅读动力,增强读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而创设情境也是教师教学常用的支架,其具有营造阅读氛围,呈现读书意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
2.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每门课都要开发跨学科教学,语文也不例外。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生的课程是不分科的,我们语文教学体现其独有的特色之外,还要有其他学科的身影。在低段课本中,有许多解决生活能力的素材,这就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我以班级里某一位同学的真实事例导入,詹同学和家人去登山,可是迷路了,如果你在身边,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点出了可以用指南针,看太阳,看树叶的疏密……从生活到课堂,体现了语文要素:关注人文主题。
3.语文、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三者联系
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校园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加各种场合融入语文的机会。
(三)搭建互动支架——引思克难
1.互动支架,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形象思维是主导,它的特点是形象性,从眼睛看、耳朵听、用手触摸等,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生动形象,再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存储,积累思维素材,最终对素材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利用游戏、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有意识地积累表象材料,丰富表象存储,孩子对某一物体的信息越多,对教师输入信息判断就越准确。
2.互动支架,多元表达
引导孩子与教师沟通,提升孩子语言逻辑思维,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同时让学生彼此共同掌握彼此的思考方法与读书技能。尽管合作阅读是由小学主导的教学,但老师并不能离开学生,必须深入到班级之中,了解各个小组面临的困难,通过不同的支架引导学生思考,以便克服阅读困难。
3.互动支架,巩固理解
在良好的互动情境中,学生与他人进行互动情境中,学生与他人进行互动交际
(四)搭建角色扮演支架——提升小语味
1.表情包助力分角色朗读
对于表情包,学生并不陌生,平时学生交流都会用表情包,打开微信、抖音也有表情包,一看表情包就知道其要表达的心理。有了表情包,学生就能通过声音和情感的变化,潜移默化地领悟文章中任务的信鸽特点和心理活动。
2.来,装饰一下吧
给学生戴上头饰、穿上衣服,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觉得,佩戴装饰物的对话表演,师生共同创设了有趣的阅读环境,学生不仅能够真切感受人物的言行和喜怒哀乐,还能体验朗读的乐趣,更能增强生活与学习的联系。还能与美术课联动,让学生在美术老师的知道下完成头饰和服装的制作,学生更有成就感。
3.我是小主播
孩子们接收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我是小主播借用的是信息技术的策略,利用喜马拉雅、抖音、微信视频号等APP,学生录播阅读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利用这些软件,记录每天的阅读,传播声音,感受生活,促进亲自关系,一举多得。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以及师资队伍素质的稳步提高,我认为多维支架的教育改革将会得到更多的教育者认可并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从而实现其真正的教育意义,并助力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瑞.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国际公关,2019(05):90-91.
[2]周春香.“支架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5(01):59.
[3]滕巧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支架式阅读法的运用探索[J].教师,2022(2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