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余强
宁波中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加固技术手段,可以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结构在设计中受到建筑设计方案、工程建设过程、结构内里计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混凝土出现结构破坏、腐蚀性的问题。同时建筑结构应用年限较长也会降低安全系数。为了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增强稳定性,就要合理的应用建筑结构混凝土加固技术。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完善,国内建设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作为建筑施工的核心基础,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因此,在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中要明确要点,提出技术发展方案,施工人员要掌握各项施工技术,为提升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1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概述
1.1施工技术概述
作为一项基础工艺,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可以应用静态工艺法,以提升桩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保障工程的质量。一般情况下,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设中会通过泥浆护壁钻斗的方式来完成,要求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过硬,了解各项技术的优势和应用要点。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要全面地勘察地质情况,找到合理钻孔的位置,在满足施工需求基础上,来提升施工技术的自动化水准。
1.2施工技术特征
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具备较广的应用范围,比如可以在软岩中应用。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参照施工目标和要求确定钻孔的直径,控制钻孔的范围。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具备较多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可以结合桩基深度对桩基场地进行调节,参照施工环境的特征,减少对施工的影响和干扰。在此基础上实施钻孔作业,并对钢护筒下压和成孔,循序渐进地提升桩基的承载力,保障施工质量可以符合现实需求。
1.3施工技术价值分析
1.3.1具备较高的建设程度
在施工中以全液压传动的形式,可以显著提升施工的建设程度。同时,此技术可以适用于相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在土质坚硬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建设效率高出普通电机。在实际建设中,施工人员要重点关注机械设备的应用,在保障钻孔速度的基础上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1.3.2具备较好的钻孔质量
施工中应用的钻孔设备可以连接计算机系统。施工所需的泥浆不多,因此不会导致孔底沉降泥渣,以免产生错挖现象。利用该技术可以对转数、压力和深度等参数信息作出分析,实现施工的精确化建设,让钻井作业更加容易,保障了桩基工程的建设质量。
1.3.3具备较好的生态效益
在施工中可以应用多项设备来辅助施工,钻孔桩技术的清孔流程相对简洁,会二次利用沉淀和出砂,某种程度上节省了资源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因此,生态效益比较明显。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施工准备落实好
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钻孔灌注桩顺利施工的关键。在实践中,施工准备不仅包括材料、设备和人工的准备,还包括场地平整、测量放线等相关工作。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前需做好施工现场的地质勘查工作,确定好地质水文状况,明确地下障碍物的位置和埋深,作好标记。加强各类市政管线保护工作,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杂物及地面植被,做好场地平整,设置施工临时水电。另外,施工单位应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设置基准点、基准线,确保经过相应的复核及各方签证后才投入使用。已标定好的基准点应做好标记并编号,加强保护,以免出现基准点破坏的情况。应对施工区域内所有的桩位进行测量,设置牢固的桩位标志。
2.2钻孔清孔
钻孔是灌注桩施工的第一步,其施工质量会对之后的工序产生直接影响。完成桩位测放工作后,需进行复核,必要时还应由监理验收。护筒埋设环节必须确保护筒中心线和桩中心线重合,钻机须对准孔位安装,做好固定工作。如果使用的是回转钻,必须确保转盘中心和桩中心重合;如果使用的是冲击钻,则应保障锤头钢丝绳和桩中心重合。钻孔环节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及钻孔设备性能做好护壁泥浆配置工作。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值后,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检查成孔质量,确认合格后,进行清孔作业。要求在完成清孔后泥浆的相对密度为1.03~1.10,黏度为17~200Pa·s,含砂率不超过2%,同时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在进行混凝土灌注前,如果发现孔底沉渣厚度超标,则应进行二次清孔。
2.3钢筋笼制作
吊放钢筋笼在钻孔灌注桩中起重要作用,会直接影响桩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因此,在制作钢筋笼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照钻孔直径确定好钢筋笼的具体参数,然后严格依照标准化流程制作钢筋笼,确认钢筋笼基础区域、连接方式及间隔距离等。钢筋笼可以分段加工,配合孔口对接的方式进行吊装。最后一节钢筋笼吊装完成后,要做好固定,以免在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其垂直度,避免钢筋笼倾斜。如果钢筋笼下放困难,要停止作业,并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不能强行下放,以免破坏孔壁。
2.4混凝土灌注
施工人员应严格依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置工作,要求灌注时混凝土具备较好的自密性和流动性。混凝土灌注前,要检查孔底沉渣厚度,如果厚度不符合要求,要做好二次清孔,然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首批混凝土的灌注速度不能过快,以避免出现钢筋笼上浮的情况。混凝土的灌注应保持连续性,施工人员要随时监测混凝土面及导管埋深,及时拆卸导管。当混凝土灌注至护筒底口位置时,应适当减缓灌注速度,在混凝土顶面高度超出设计标高0.5~1.0m时,可停止灌注。
3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问题和对策
3.1施工技术问题
应用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钻进凝灰岩层时消耗的时间较久,钻进较难;第二,控制钻孔垂直度较难,大桥的50号墩的钻杆曾经发生过断裂,断裂的原因是孔深度太大,在钻孔作业中未能保障钻杆的稳定,影响了钻机施加的力度。
3.2解决钻孔灌注桩桩基技术问题的对策
3.2.1对施工关系加以协调据调查,在施工中一些企业过于关注施工进度,忽视成本管理,影响了工程的效益发展,因此,为保障施工质量,各部门要协调多方关系。建筑企业的管理层要在完善施工技术、控制施工进度的基础上,与施工单位和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就施工流程和内容信息进行交流,掌控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的。
3.2.2构筑完善的进度控制机制完善进度控制机制,能加大施工监督力度,也能对施工期间不合理的项目进行监督和核对。施工单位要落实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引导施工人员明确岗位内容,保障桩基工程的质量。
3.2.3优化工艺方法在施工之前,要参照施工需求,分析地质情况,制订质量控制方案,针对施工中涉及的异常行为要第一时间记录,并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对各环节施工应加大控制力度,追溯出现的任何问题,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通过施工技术的优化和完善来提升工程的质量。
3.2.4判断成桩测量为保障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做好地质勘察和误差测量工作,在安装钻机时要监测定位,保障钻杆的垂直度符合施工标准。在钻进作业中要对钻速作出合理控制,施工人员要将关注重心集中在水灰比的试验上,明确位置,顺直轴线,以免因施工偏差而降低工程质量。
结束语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手段,在施工中要充分的保障工程施工安全性,提升工程耐久性,通过科学的方式合理的手段进行加固处理。在施工中要根据实际状况总结经验,根据建筑结构的具体状况科学选择方案,凸显技术优势,达到提升整体安全性、稳定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巧.建筑中混凝土加固技术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9,244(05):127+129.
[2]潘撼宇,吴博.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研究及应用综述[J].工业c,2015(3):00184-0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