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滇中引水工程昆明1、2标输水隧洞石方洞挖光面爆破优化设计

作者

戴乐军 吴其文 阮斌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市 430014

摘要:昆明1、2标输水隧洞围岩主要特征为围岩完整性差;硬岩较破碎,主要呈碎裂状、碎块状结构;软岩抗压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自稳性差,深埋地质构造带收敛变形大。为保障断面开挖成型质量,开挖过程严格周边孔、内圈孔爆破设计;对于辅助孔、掏槽孔,根据围岩岩性与地质条件,不断优化调整爆破设计,使爆破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尽可能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开挖成本投入。本工程通过辅助孔、掏槽孔优化调整爆破参数,极大减少爆破钻孔数与炸药耗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施工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输水隧洞;石方洞挖;光面爆破;优化设计

1.地质概况

昆明1、2标输水隧洞开挖揭露白云岩主要为碎裂结构;砂岩为碎块状结构或节理裂隙密集发育;页岩、泥岩(夹粉砂岩)具有抗压强度低、自稳性差、遇水易塌方与深埋构造带收敛变形大等显著特点;变质岩主要为板岩,抗压强度低,为薄层至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本工程洞挖围岩主要特征为围岩完整性差;硬岩较破碎,主要呈碎裂状、碎块状结构;软岩抗压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自稳性差,深埋地质构造带收敛变形大。洞挖成型质量差,炸药单耗低。

2.开挖方法

本工程引水隧洞设计为马蹄形断面,最大开挖断面9.92×10.58m,面积89.737m2。根据围岩地质条件普遍较差,隧洞开挖成型质量差,深埋不良地质洞段收敛变形大的显著特点,Ⅲ类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每循环设计进尺3~3.5m;Ⅳ类围岩主要采用两台阶法开挖,每循环设计进尺1.2~2.4m;Ⅴ类围岩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每循环设计进尺0.5~1.4m。开挖过程需充分考虑收敛变形影响,根据施工经验,一般洞挖断面放大0-10cm;深埋软岩洞段放大10-20cm;深埋地质构造带受地应力及不利岩层走向影响,收敛变形一般达20cm,局部收敛达40cm,甚至60cm以上,一期支护后需进行逐榀换拱与欠挖处理,极大增加工程投资,需根据实际变形情况进一步放大开挖断面。为了保障施工安全,每台阶开挖完毕立即跟进一期支护。

3.爆破设计

鉴于本工程白云岩主要为碎裂结构,砂岩为碎块状结构或节理裂隙密集发育,页岩、泥岩(夹粉砂岩)与板岩抗压强度低;围岩整体较破碎,节理裂隙有岩屑或泥质充填,垂直于层理裂隙发育,爆破抛掷效果好,岩渣主要呈小碎块状、细粒砂状,大块岩体极少,以上围岩条件为爆破掏槽孔、辅助孔(主爆孔)优化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障爆破洞室成型稳定,合理控制超挖量,防止掉块与塌方,切实保障施工安全,合理加快施工进度,根据开挖揭露围岩条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爆破钻孔加强掌子面围岩地质研判,借鉴成熟爆破设计经验,适时对开挖进尺、开挖台阶设置、周边孔、辅助孔钻孔深、孔间距、排距、最小抵抗线及装药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钻爆参数选择:

(1)火工材料选取。根据常用的火工品比较,使用φ32乳化炸药(底孔、周边孔φ25)。该类炸药主要性能为药卷密度0.95-1.25g/cm³,殉爆距离≥3cm,猛度≥12mm,爆速≥3200m/s,爆力≥320mL。雷管采用非电毫秒导爆雷管,连接击发管击发针引爆。为提高光面爆破效果,周边眼采用导爆索实现不耦合间隔装药。非电毫秒导爆雷管共采用1~13号奇数段位。

(2)掏槽方式。根据断面尺寸及围岩特性采用楔形掏槽,掏槽位置选择在隧洞中线偏上位置。经过不同围岩爆破生产性试验充分验证,本工程Ⅳ类及偏差围岩一般不需单独设置掏槽孔,以第1段辅助孔向中心倾斜加深炮孔即可实现掏槽效果。

(3)炮眼布置。参数见下表。

周边眼布置在周边轮廓线上,钻眼时稍向外张,外插角控制在3°~5°以减少超挖;

内圈眼布置在周边眼抵抗线的边缘,内圈眼的孔距稍大于周边眼抵抗线(W);

辅助眼炮孔间距,视岩性、岩石坚硬程度、围岩破碎程度、装运手段等因素而定,一般取1.0~1.5m,岩石坚固取小值,反之取大值(施工过程根据爆破效果不断优化调整掏槽孔、辅助孔孔位布置与装药量,可极大减少钻孔数与爆破耗药量);

底板眼(底孔、周边孔)布置在设计底板高程以上5cm,因延时后最后起爆,临空面充分,较少药量即可起到翻渣抛掷效果。

(4)装药结构与单耗。

1)原理论设计装药结构与单耗

Ⅲ类围岩洞段周边眼间距0.5~0.55m,线装药集中度q0.2~0.3kg/m,钻孔总数158个,炸药单耗1.49kg/m³;

Ⅳ类围岩洞段周边眼间距0.45~0.5m,线装药集中度q0.15~0.2kg/m,钻孔总数174个,炸药单耗0.98kg/m³;

Ⅴ类围岩洞段周边眼间距0.45m,线装药集中度q0.12~0.15kg/m,钻孔总数198个,炸药单耗0.71kg/m³。

2)实际装药结构与单耗

Ⅲ类及Ⅳ类偏好围岩洞段周边眼间距0.5~0.55m,线装药集中度q0.2~0.3kg/m,钻孔总数123~137个(辅助孔显著减少),炸药单耗0.9~1.2kg/m³;

Ⅳ类偏差、V类一般围岩洞段周边眼间距0.45~0.5m,线装药集中度q0.15~0.2kg/m,钻孔总数85~111个(辅助孔显著减少),炸药单耗0.45~0.85kg/m³;

Ⅴ类软岩洞段、特殊不良地质洞段采用局部松动爆破+机械开挖,总耗药量25~50kg。

(5)关于掏槽孔、辅助孔爆破设计的说明。在破碎岩层,无需严格掌子面中心掏槽孔设计布置,可通过第1段辅助孔倾斜加深钻孔,在爆轰波及重力作用下实现掏槽效果;辅助孔间排距一般取1.0~1.5m,岩石坚固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在软岩破碎地层,当第1段辅助孔爆破形成自由面,并向两侧依次爆破形成扩大自由面,其上部辅助孔、下部抬炮孔可根据爆破效果优化减少布置,实现在保障爆破效果前提下显著减少辅助孔钻孔数、节约炸药与非电管、减小炸药单耗与加快开挖进度的目的。

4.经验总结

本工程通过辅助孔、掏槽孔优化调整爆破参数,极大减少爆破钻孔数与炸药耗量,单循环开挖节约时间约1.3h,节约开挖成本投入约3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施工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再生混凝土衬砌输水隧洞结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J]. 宋涛.水利技术监督,2021(01)

[2] 引水隧洞施工减震措施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J]. 章文.水利技术监督,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