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切边剪的剪切点控制策略与优化

作者

张少魁

唐山首信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京唐运行事业部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摘要:剪切点是切边剪调刀时带钢月牙的位置,剪切点的位置控制是保障正常切边的关键控制点。某镀锌产线新增了切边剪,剪切点到位后多次发生带钢后退,调刀时剪刃剐蹭带钢的情况。本文介绍了该产线切边剪的剪切点控制策略,并对异常原因分析加以改进,保障了产线的连续平稳生产。

关键词:切边剪切边工艺;剪切点控制策略;异常后退分析与优化

0引言

切边剪是冷轧产线根据用户需求对带钢边部剪切修整的设备。参数调整时需要将带钢剪切点处的月牙精准定位到剪刃中心,并保证带钢保持张紧静止状态。剪切点位置不准或发生位移,将导致调刀时剪刃与带钢发生干涉。

1 切边剪工艺及剪切点控制策略

切边剪刀箱分布在带钢两侧,刀箱上有一套上下相对的刀盘,作为剪刃来剪切带钢边部。

1.1 切边工艺

上下刀剪刃是圆盘形状,切边过程是上下刀的刃口距离随着刀盘不断转动逐渐减小,中间的板带被刀片不断地切入,使板带材料发生变形,最终被完全切断的过程[1]。

切边前需要对剪刃进行间隙、重叠量和宽度的调整。宽度调整是两侧在线刀箱剪刃间距离的调整。间隙是上下刀刃间的水平间距,重叠量是上下刀刃在垂直方向的搭接距离。

1.2 剪切点定义及特点

由于宽度调整前,上下刀刃已在垂直方向完成搭接,完全没有缝隙使带钢从剪刃侧面进入切边位置。因此需要在带钢两侧切出月牙形状的豁口,在豁口处进行宽度调整,如图1。月牙在带中或焊缝处,月牙的位置称为切边作业的剪切点。

1.3 剪切点控制策略

订单切边需求决定了剪切点不同的控制策略:不切边-切边、切边-切边、切边-不切边[2]。

(1)不切边-切边

产线由不切边到切边转换时,执行减速和停止定位,定位到切边剪中心

时停车。切边剪调整参数后,操作手动起车,开始切边。

(2)切边-切边

产线由切边到切边转换分为同规格和不同规格两种。

同规格时减速通过切边区域,焊缝离开后出口段升速。不同规格时执行减速和停止定位,月牙达到切边剪中心时停止,调刀后操作人员手动起车,产线切边。

(3)切边-不切边

产线由切边到不切边转换时,不切边卷将执行减速定位和停止定位,月牙到切边剪中心停止,自动完成退刀动作。

2剪切点问题分析

2.1问题案例

某次生产2.4mm厚度铝硅品种带钢,下卷需要进行切边参数调节。剪切点到位停止后,带钢继续后退,月牙超出刀刃范围,进刀时带钢被挤压变形。

2.2原因分析

该产线出口段主要设备有出口活套,9号张力辊,10号张力辊和卷取机。这些设备将出口段分为出口活套、检查台和卷取机三个张力区域。切边剪在出口活套和9号张力辊之间,属于活套张力区域,如图2所示[3]。

剪切点到位后带钢必须静止,即9号张力辊速度为零。查看故障曲线,9号张力辊在剪切点定位完成后,设定速度小于零,出现负向速度,导致带钢向活套方向后退,错过剪切点位置。

2.2.1 9号张力辊产生负向设定速度的原因

9号张力辊的设定速度来自两方面:出口段速度设定和检查台张力调节的速度补偿,如式1所示。

Vset=VL+V_tech (1)

式中:Vset 是9号张力辊设定速度;VL 是出口段MRG1的设定速度;

V_tech 是9号张力辊对检查台区域的张力调节速度补偿。

定位完成时出口段基准速度为零,即VL=0,所以Vset=V_tech。9号张力辊的负向设定速度来自检查台张力速度补偿V_tech。

故障时检查台实际张力低于设定值 ,9号张力辊不断增加负向速度补偿,来提升检查台张力。检查台实际张力低于设定值导致带钢后退。

2.2.2 检查台张力低于设定值的原因

此卷生产到带中时,检查台出口侧的10号张力辊速度开始低于设定值,而入口侧的9号张力辊速度保持不变,导致检查台实际张力变小。10号张力辊速度低于设定值,是检查台张力低于设定张力原因。

2.2.3 10号张力辊速度低于设定值的原因

此卷生产时卷取机选用了大卷模式,卷取机张力设定值会随外径增大而减小。而检查台张力恒定,两个区域的张力差逐渐增大。10号张力辊用来平衡隔断这两个区域。

10号张力辊受到上游检查台张力(T1)、下游卷取机张力(T2)和电机转矩出力(T3)作用。受到总力可记作为F,受力关系如式2所示:

F=T2+T3-T1(2)

当T1不变,T2逐渐减小,需要增加转矩出力T3,使合力F为零,速度才能不变。当张力差持续增加,10号张力辊转矩随之提高并最终到达限幅,电机出力T3达到最大值。当张力差再增加时,张力辊受力平衡被打破,合力向后,导致实际速度降低,逐渐比设定速度小。

2.2.4 原因总结

10号张力辊前后带钢持续增长的张力差,超出了最大出力能力,导致检查台张力减小。9号张力辊出负向速度补偿来提高检查台张力,剪切点停止定位完成后,9号张力辊设定速度仍为负值,带钢后退,月牙偏离剪刃中心线。

3 改进优化

(1)对10号张力辊电机扩容改造,提升张力辊能力,满足平衡前后段的高张力差需求。

(2)将9号张力辊改作主速度辊。根据式1,电机设定速度只考虑出口段基准速度,不再附加张力速度补偿。设定速度不受检查台张力影响,从根本上保证剪切点到位后带钢静止。

(3)在调刀命令中加入剪切点位置偏移量保护联锁。停止定位完成锁存当时焊缝位置L0,记录实时焊缝位置L1,计算出偏差量∆L,当∆L超出限值时,触发禁止自动调刀,如式3。

∆L=L1-L0(3)

4 结论

通过对切边剪的剪切点控制策略研究和后退问题分析,对导致剪切点后退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控制优化,实现了剪切点的位置偏移的跟踪和保护,消除了剪切点控制不稳定的隐患,保证了产线的顺利生产。

参考文献

[1]丁超.圆盘剪剪切机理分析及应用探讨[J]. 科学与信息化.2018,(12):129,132

[2]张春煜,王菊,李文武.连续机组焊缝通过切边剪的机组速度模式[J].轧钢,2016,(第2期):63-66.

[3]崔忠华1,战毅2.负荷平衡在张力辊控制中的应用[J].一重技术,2019,(第5期):66-69.

作者简介:张少魁(1985年—),男,助理工程师,大专;收稿日期: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