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学科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乔登刚

靖边中学 718500

摘要:高中生物知识不但具有理论性特点,同时也具有抽象性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把高中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用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形象的生活中感知抽象的生物知识,进而降低了生物知识学习的难度。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成为生物教师应认真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理解生命的重要内容。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往往关系到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程度和兴趣培养,因此如何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效果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激发高中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能够把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融入学习中,不但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寓教于乐,以此来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特别是在教授高中生物学科时,由于生物学科中有很多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如果教学过程中能够把生物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定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是有实际作用的,进而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生物知识的热情,为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高中生物学科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和选择符合生活化教学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案例。通过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物知识。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居住的地域特点,设计相关的调查实验或者观察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并让他们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观察,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空气质量、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程度等因素,然后展开讨论和分析。这种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生态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激发出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意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或者社区走访等方式,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思考个体和社会在环保方面可以采取的具体行动。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居住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也培养了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生活化是一种极具实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常常会通过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和场景,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率,降低学习生物知识的难度,就可以在教学这些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结合,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一课题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巧妙地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每天的家庭餐桌上,爸爸或妈妈总是会叮嘱我们多吃鸡蛋、肉类和牛奶?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叮嘱我们呢?”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们可能会回答:“因为这些食物有营养。”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那么这些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来自哪种物质呢?”这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回答:“是蛋白质。”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可以继续深入:“没错,就是蛋白质。那么,除了鸡蛋、肉类和牛奶,你们还能想到哪些食物也富含蛋白质呢?”学生们会积极回想并列举出其他食物,如豆类、鱼类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人类虽然可以通过食物摄入蛋白质,但这些大分子物质并不能被我们的消化系统直接吸收利用。那么,蛋白质在人体内是如何被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呢?”这个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和探究的欲望。通过这样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教师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三)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

如今,一些生物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课堂上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就让学生在课下死记硬背生物知识点,或者让学生背诵笔记,或者让学生通过做大量的试题进行巩固。这些课后作业的方式忽视了具体知识应用适合的方法进行复习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从而导致课后作业的效率不高。针对这样的学情,可根据教学实际,把某些具体的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生活知识进行结合,做到课后作业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做课后作业的热情,提升他们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了“细胞膜的结构”后,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材料制作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以此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二是课后作业可设计为解决现实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最明显的特点便是联系生活。因此,教师在设计生物课后作业时也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设计调查类作业。通过采取优化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去深入了解知识的应用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把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经具有的生活知识相结合,才能在生物教学的导入环节构建起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的生活化导入教学情境,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出学生喜欢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况,才能把课后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了这些,就可以把高中生物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生物课堂的热情,又可以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对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起到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馨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2(9):118-120.

[2]王惠清.探究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2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