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玩转低段阅读研究

作者

高洁

西安市未央区方新小学 710016

摘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玩转阅读我们先从“乐”读开始。

关键词:自主模式 交流模式 策略模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玩转阅读我们先从“乐”读开始。

一、开启自主模式

自主阅读怎们能少得了读书笔记呢?阅读在读书笔记的模板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摘抄。很多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去做读书笔记,也就是“摘抄好词好句”。对小孩子来说,本来阅读是很快乐的事情,一想到读完还要抄抄抄,自然不乐意。读书笔记绝对不是只有摘抄一种,让三年级孩子初次做读书笔记,先从“玩”开始。简单说,就是提供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去选择,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去做这项作业。祖庆老师的读书笔记记录方式学生们很喜欢。

第一类:摘抄式

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摘录其中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阅读笔记本上。这一类读书笔记虽然略显枯燥,却是最好上手的。结合刚学的第一单元主题,让孩子去摘录阅读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比空泛的“好词好句”更有针对性。

第二类:书信式

阅读完一本书,给你印象最深的角色写一封信,也可以给作者写一封信。这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一种形式,能让孩子很快产生代入感。

第三类:对话访谈式方法

把自己当成记者,去采访一下书中的人物(角色),也可以采访作者和读者。注意“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内容都是自己完成。这种形式对孩子们来说很是新奇。阅读一本书,就是在和各种不同角色进行对话。

第四类:摘抄➕感想

摘录一些好词好句,再写一写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这一类型的读书笔记,比单纯摘抄更深一层,适合喜欢表达自我感受的孩子。

第五类:写绘式

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创作连环画,或配上插画,他们很喜欢用图画去表达。读书笔记加上图画,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

第六类:思维导图式

如果你读的是一本人物比较多、情节比较复杂的书,可以自己试着画一画思维导图,把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展现出来在二年就做“阅读小报”时,就有孩子做了思维导图,让有经验、擅长做导图的孩子做这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也很惊艳。

二.开启交流模式

阅读的形式有很多种,今天我们主要说说交流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种阅读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一件很简单也很庄严的事。用种阅读树的方式,赋予阅读以一种崇高的仪式感,让孩子觉得自己好了不起,好有成就感。仪式感的不断强化,会让阅读成为好习惯。

种阅读树具有直观性。不需要有多少美术基础,只要会画画,大家都能画一棵树。在树叶上留个痕迹,表示一本书读完,多么直观,多么形象。有了直观的感受,能看出来孩子们对这项新作业挺好奇的。

种阅读树具有简易性。不需要太复杂的阅读摘记、写读后感,而是在树叶上写字,几乎人人都会。关键是,成果看得见。只要时间花下去,阅读之树就越来越茂盛。便于操作,才能持久。否则,可能会五分钟热度。

种阅读树生长性。整个栽种阅读树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展示的过程。墙壁上种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少成多,枝繁叶茂,寓学于乐。从一棵树,到几棵树,再到一片森林,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儿呀!

读书交流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可以开辟游戏PK园地,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或者成语玩“你比划,我来猜”的游戏,玩扑克牌成语接龙,熟字换偏旁,消消乐组词……

三.开启策略模式

阅读策略是指为了达到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三年级第二单元学习预测策略,预测的依据主要有:①根据题目。②根据插图。③根据阅读经验。④根据文章内容。⑤根据生活常识和经验。将预测与原文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

四年级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阅读策略展开的,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的时候我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我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读书是至乐的事,坚持读书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妙哉。

参考文献

张祖庆 《第一次做读书笔记,玩起来》

《阅读打卡的一种好形式》

《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