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孙传贤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底圩乡中心学校 663318

摘要:本文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教材中的案例,提出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表明,合理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人教部编版、阅读能力

1.引言

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教学占据核心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2.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这一成长阶段,学生的语言技能和阅读兴趣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理解所读材料的能力也是构成语文修养的一个主要元素。有效的阅读理解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不仅能掌握丰富的词汇、句式和篇章结构,还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人教部编版教材中的《秋天》一文,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章的意境,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能力不仅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上,还包括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学习《江南》一文时,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词句的表层意义,还要能够领会诗歌中传递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内涵,通过多层次的分析,培养其深度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阅读理解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和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中,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例如,通过对《秋天》一文的生动描绘和意境的理解,学生在感受季节变化、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阅读理解教学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其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

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研究的问题

尽管阅读理解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和强调应试教育的问题。许多教师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和练习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教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限制了其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秋天》时,部分教师可能只关注文本中词语的解释和段落大意的背诵,忽视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境,使得学生难以形成深入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欠缺也是困扰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问题。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在面对复杂的文本时,往往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缺乏独立分析和归纳能力。例如,在阅读《秋天》时,学生可能只关注教师讲解的重点词句,而忽略了文章整体结构和情感基调的把握,难以形成系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针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资源不足和学生阅读习惯欠缺等问题,需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4.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研究的对策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阅读教学形式。为了应对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将阅读理解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秋天》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秋天的美丽景色,并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见的秋天场景,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和文章的情感。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通过互动和交流,培养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创建分组合作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们集体讨论与交流对作文内容的解读。拿《江南》这首诗为例,教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数个小团体,每个团体对诗的某一局部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用诵读、作画或是戏剧表演等多种手段来呈现他们的理解与创见,使学生通过交互式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诗歌内容的吸收和鉴赏。通过这种变化多端的教学方法,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阅读领悟力。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提升阅读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加大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投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辅助工具。例如,建立校内图书馆和电子资源库,收集和整理各类适合小学阅读的经典文章、名著节选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供学生自由阅读和借阅。此外,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和图片等,配合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果。

在讲授“秋天”这篇课文期间,教师得以借助校方所配备的多媒体工具来播放与课文相联的影像资料,比如关于秋季风光的纪实短片或者动画,以此来增进学生对文章所蕴含情感和艺术意蕴的感官体验。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开展课外读物的探究活动,为他们推荐与秋天相符的杰出作品和诗篇,通过课外的阅读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知诼面和提升阅读感受。

在《江南》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苏轼、王维等其他古代诗人描写江南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不同诗人笔下的江南风光,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提高其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总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

5.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升阅读理解教学效果提出了具体方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策略,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不懈的努力,阅读理解教学将为学生打开新的知识世界,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优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晓平.基于图式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专题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2011(9):2.DOI:10.3969/j.issn.1672-8610.2011.18.037.

[2] 王灵修,崔宝国.我国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管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000(006):121-123.

[3] 管小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 2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