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创新实践
叶丹丹
江苏省沭阳县桑墟中心小学
摘要: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强调其自主探知的教学模式,它能够促使学生在项目认知过程中梳理出更加清晰的数学学习思路,高效实现对数学理论、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深度理解,提升合作认知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新理念和新方法应用的重要性,以项目化教学方式为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深度教学,从而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项目化教学;创新策略
一、项目化学习内涵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具有开放性、复杂性、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完成项目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第一,其以项目为载体。项目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载体。项目可以是真实的、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活动。第二,其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个性化学习体验。第三,其以问题为导向。在项目化学习中,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关键。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策略
1.设计合理的项目任务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更好地将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要在教学设计时设计出合适合理的项目任务,这对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合适合理的项目任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动手实践与操作更加高效地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逐渐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会得到很好地激发和调动。
例如,在进行《四边形》教学的时候,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各种四边形,更好地了解四边形的性质和特点等等。教师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校园或者小区内部寻找一些四边形的实体,比如门、窗户等等,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的基础和水平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完成这些基本的任务之后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多边形有什么特点?学校中的多边形和生活中的多边形有什么不同?等等,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主动地探索和思考,可以更加深刻和透彻地理解四边形的概念和特点。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四边形的模型,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四边形,并将这个知识点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按照认知顺序,循序渐进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有限度的,在项目化教学的模式下,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规律,按照由繁到简的顺序学习数学知识。低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学生的年级逐渐增加,学生的学习思维逐步转换为抽象思维,但仍是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特点,结合教育内容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执教起来又会非常容易且顺手。因此,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带给学生系统、有规律的数学认识。
例如,在学习《圆》时,这一单元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数字学习到学生日常接触的形状学习,“认识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包括圆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以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问题,本节课的学习由易到难,由繁到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学习特点。教师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要帮助学生学会综合所学的知识,把以往学习的知识融合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中。数学知识是综合的、复杂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做好充足的学习心理准备。
3.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标课堂教学内容的完善需要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提出便于学生了解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实现对方法与知识的掌握。在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稳定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教学的主要方向,让学生有机会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夯实自身的学习兴趣。而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最后,教师也需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方向与位置》为例,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时,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方向与位置进行判断,可以通过课堂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对数学教学素材的理解。在这期间教师可以以“你画我猜”以及其拓展游戏的形式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基本教学方式的完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完整的课堂学习技巧。
4.布置项目化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应用程度。在传统数学课堂上,课后作业标准统一,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是相同,导致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并不好。教师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程度,设计合理化课后练习,同时尊重因材施教教育原则,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同时,保障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课后项目化练习开展,给学生提供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同时达到巩固学习知识的作用。
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可能性》一课时,给学生布置基础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增加学生对概率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而针对优秀学生的能力练习也是非常重要,教师要锻炼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将所学知识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有效结合。教师分别设计不同的练习任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后续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更好地满足学生在新的时代发展下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实际需求,贯彻和落实好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就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知水平和心理变化,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董煦.项目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3(22),117-119.
[2]潘美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实践探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03):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