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初中数学学情诊断与教学干预实践探究
谢秀清
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 350001
摘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精准教学的视角来看,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学模式、分析学生表现,并量化分析平台的建设。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知,实现有效的学情诊断,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进行干预,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大数据;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基于大数据的学情诊断和教学干预需要教师对大数据有深刻的理解,认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立足于数学学科的特征与学生的整体学情开展剖析。教师应当基于大数据的结果,利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在五种教学情境下的应用,如班级学情诊断、精准教学、教学预设、错题整理、网上阅卷等,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效果。
一、依托大数据,进行班级学情诊断
教师开展有效性教学的重要依据是精准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前问卷调查、课堂表现观察以及课后练习作业是常规学情诊断的三大途径。依托大数据能够有效改善常规方式的局限性,促使学情诊断过程变得更为高效科学,在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1]。
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教师可在课堂上依托大数据,来展现抽象图像。而口头询问与观察等方式,也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控教学进度。最后,教师可借助信息平台,来布置学情诊断练习,如“若双曲线经过点(m,-2m),则m的值为多少?”等问题。大数据平台会依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来分析学生的薄弱点与易错点,教师应当根据其报告来开展科学的学情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此外,在《几何图形的性质》单元中,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学生对不同几何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在线测试和课堂反馈,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平行线性质时的常见错误,并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知识。
二、融合大数据,实施精准教学
教师应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之上,实施精准教学来增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能够便于学生及时填补知识漏洞,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立足学情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薄弱之处,从而实现高效夯实基础知识,提升数学能力[2]。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在完成相关知识点讲解后,教师可立即开展学情诊断,并依据诊断结果来实施精准教学。针对解题步骤卡壳的学生,教师应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巩固;针对解读题干存在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安排其进行专项阅读理解来培养分析能力。教师可融合大数据,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任务,在减轻其学习压力的同时,进行查漏补缺,实现数学能力与课堂效率的双向提升。进一步地,在《概率与统计》单元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在概率计算和数据分析中的表现。通过对学生作业和测验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理解概率概念或数据处理方法上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协同大数据,进行教学预设
在课堂教学中,协同大数据动态追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内化程度,能够让教学更具针对性。而在此环节之前,教学预设也同样显得不可或缺。教师凭借教学预设,能够有方向地开展教学诊断,检查学生的预习程度,深化新授课的教学效果,确保后续教学的顺利展开[3]。
例如,在教学《二次根式》中,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应协同大数据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如“表示什么意义?”、“什么叫做二次根式?”等问题。大数据平台会在学生完成预习后,适时将数据反馈给教师,使其能清晰把握学生的预习动态与认知盲区。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漏洞进行讲解,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函数的概念》单元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对函数定义和性质的理解情况。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探索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大数据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四、运用大数据,整理学生错题
在数学学习中,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些错误可以成为宝贵的学习资源。运用大数据能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在练习与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让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探寻根本原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4]。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中,学生可能在四种解法中出现混淆,而大数据可以帮助教师汇总学生在不同题型中的错误,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点。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因式分解法中的错误作为教学重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另外,在《平面几何》单元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在几何证明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对学生作业和考试的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理解几何定理和推理过程中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练习和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几何证明能力,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五、基于大数据,网上考试阅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数据主要用于分析阅卷后的成绩和答题状况,并通过数据揭示问题本质,以便开展针对性教学[5]。通过大数据的统一考试和网上阅卷,教师可以进行精准命题和高效检索。教师可以将命题上传至平台,通过任务形式发布,并配备答案解析,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分析学生的答题状况,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图表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能力和难度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班级进行查漏补缺,并在线上进行习题和试卷讲评。系统还会根据统计数据进行智能推送,实现统一考试和网上阅卷。此外,在《代数式》单元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在代数运算中的表现。通过在线考试和自动阅卷系统,教师可以快速获取学生的答题数据,并分析学生在代数式化简和求值中的常见错误。教师应当通过这些数据,适时变换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代数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可以实现教学工作的精准化。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需深入挖掘和分析教育数据,关注学生学情,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以实现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玉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初中数学精准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4(06):96-98.
[2]吕碧霞.浅谈大数据下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的实现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6):75-77.
[3]钟小平.“互联网+”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4(06):36-38.
[4]郑丽玲.初中数学教师大数据认知与统计学相融合的调查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03):18-20.
[5]陈建弘.智慧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精准设计与高效运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3(11):31-33.
此文为晋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课题编号:JA2023007《基于大数据的数学学情诊断和教学干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