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

作者

金志伟

江苏省宿豫区豫新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教导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并在学生学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能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自主学习;策略

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教师已经深刻意识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而如今构建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对于老师当堂讲授的课程,有疑点之处及时提出,可以较好地避免不懂的问题堆积如山的情况。

(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有一句话叫,看别人做一百遍,也不如亲自动手做一次。说的就是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明白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将这个道理放到数学课堂上也同样如此。

数学教师对数学课本上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了如指掌,他们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所以在整个课堂的操作和试题的演练上都非常的顺畅,但学生如果只是用双眼去看教师引导学生走的过程确实很容易,当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所以自主学习课堂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对该知识点有更深的掌握。

二、策略

(一)巧增学习趣味,使学生兴奋起来

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往往比被动学习的效果更好,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素材,吸引学生学习。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数学的大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通过生活实例进行学习,不仅让学生更乐于学,还可以把学生所见所闻归纳为数学知识。这种学习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教学更有成效。比如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一章“负数”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见过的比“0”小的数,然后展示如天气预报、海拔高度图、新闻中的负增长率图,询问学生这些比0小的数代表什么。初中生都是好胜且好奇心重的孩子,他们将会踊跃发言、积极求知,这种教学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学习兴趣高昂。

(二)加强自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自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想法最为关键。

例如,在教授“镶嵌”的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分析这幅图都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进行讨论,学生思考完以后进行回答,教师再适当地进行总结,就得出了“镶嵌”的概念。之后,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镶嵌”,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镶嵌”的概念。之后,教师为学生出示一张图片,即某设计人员用正多边形地砖铺地面的图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看到这个图片,你能想到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问题:“用正多边形地砖铺地面,有几种方案?”有的学生提出:“用正多边形地砖铺地面怎样镶嵌最节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筛选出有深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由于学生探索的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因此自主学习动力非常足,在自主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都比较活跃,因此也获得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组织综合数学实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积极组织数学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在探索实践中,深刻认识数学概念、关系、规律,感悟数学独特的模型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特点。同时教师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发现、分析、解决完整探索过程,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高效的自主学习技巧。

例如,教师围绕“三角形的尺规作图”讲解数学知识时,应设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指定条件下,尝试运用尺规作图画出三角形,锻炼学生利用尺规作图的实践能力。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三角形全等条件,分享交流作图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个人的数学思考,组织学生共同探究作图结果是否合理。同时教师引领学生深刻认识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做出正确的三角图形,掌握用尺规作图的正确方法。不仅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尺规进行实践作图的综合应用技巧。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可以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作业的内容,从而直观的发掘自身学习中的不足,并懂得自主进行纠正和改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的意识,而且以这样的方式找出学习的错误,也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记忆,使学生下次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不会重蹈覆辙,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学生互评也能形成互相监督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生生之间的感情。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这部分知识时,在课后作业中一般都会布置大量的计算题,而许多学生每次答完题都不会去进行验证,认为自己肯定不会出错。这时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作业内容进行自主修改,许多学生就会发现经常在计算中没有把负数用括号括起来,从而使得公式不完整等细小的错误,再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检查,使每个学生都是“小老师”,最后发现很多错误都是细微的。通过多元化评价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形成自主评价的学习习惯,发掘学习中细微的错误,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效果。

结语

初中数学学科教育中,教师立足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的实际,不断突破与创新数学教育方式,鼓励与指导学生积极进行数学自主学习训练,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思考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训练,强化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培养,为后续数学良好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郎英.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2):79-81.

[2]陈增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2(2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