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之花”在课堂绽放
焦嫚嫚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力被广泛认为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力,却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力工具,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和策略。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学生学习力提升中应用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力
在教育领域,学习力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在初中教育中,学习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对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持续的学习和掌握。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力,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探索影响学生学习力的因素,进而寻找出更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动机理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初中教育领域的一部分,为教师提供了理解和改善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工具。在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运用教育心理学这一策略能够帮助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学习动机有更加深刻了解、学习策略与学习困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以此进行了有效教学指导与干预。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上把动机看作是促使行为产生,保持并决定其走向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而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来提高学生的自我驱动,当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强,能力强,归属感强)得到满足时,他们的内在动机和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自主性支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决策权;提供能力支持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机会挑战和提升自己;建立归属感支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尊重。其次,教师可以应用目标设定理论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这个理论认为,具有挑战性和具体性的目标可以激发个体的努力和坚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设定明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并提供反馈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个体差异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范畴,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能力,性格和动机上的差别。在教育环境下,了解并尊重个体差异是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需要的关键所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显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教学活动与材料若能切合其个体特点,则其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均能增强。所以个体差异理论对初中学生学习力发展有很大应用价值。首先,教师可以应用多元智力理论来设计和调整教学活动。这个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力,如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等。教师可透过多元智力测试瞭解学生智力上的优点,再依据其优点设计教学活动与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应用学习风格理论来个性化教学。学习风格理论指出:每一个人对信息的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有其趋向与习惯的。教师可透过学习风格测试瞭解学生学习风格,再依据学生风格调整教学策略与情境,以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可将兴趣理论运用到学生自主学习中。在兴趣理论中,个体兴趣是其行为选择并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动机。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兴趣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所在,进而依据学生兴趣选择与设计学习内容与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投入。
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元能力
教育依托实践,实践促使学生成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仅凭借单一的知识讲解是难以提升教学效果的,且这一方式容易束缚学生思维,难以确保学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对此为了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价值认知。
例如,在期中考试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困惑心理,对此教师以《负面情绪调节》为主题开展了辩论情境教学活动。立足初中生角度进行分析,本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成型阶段,这一阶段的他们思维活跃、辨别能力较差且内心相对敏感,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容易形成消极情绪,其主要表现为无心学习、容易产生易怒情绪,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教师积极思考选择了这一情绪调节主题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从以下几点开展了教学活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呈现了情绪对生活、学习的影响,在动画的引导下学生迅速加入学习过程,在讨论一分钟之后教师引出了本节教学内容—了解情绪,而情绪又分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这节课我们主要讲如何化解消极情绪。其次,教师针对本次期中考试做了一个总结,指出一些学生因考试成绩而出现负面情绪,之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我们应如何面对负面情绪呢?大家举手示意,说一说负面情绪对我们有促进作用,能够让我们反思自己还是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呢?随后结合学生意愿将其划为两个讨论组,他们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最后,结合学生课堂讨论成果,教师总结了本课内涵:面对负面情绪我们需要找到其根源,随后尝试自主化解负面情绪,若始终无法排解的话则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其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也得以发展,整体教学效果极佳。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策略,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功机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学习需要和情境,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地应用这些理论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李超,贺晓琪.社会情感教育与初中学困生学习力的提升[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4,39(01):96-100.
[2]孙秋月.依托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力[J].小学教学研究,2023,(21):17-18.
[3]陈文攀.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力的课堂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2,(38):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