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

作者

郝腾飞 曹莹莹 李倩倩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 457000

摘要:自新课标颁布并实施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迈入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阶段。新课标不仅聚焦于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置于核心地位。这一转变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构成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呼唤着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升级。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运算;新课标;实践策略

在这一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下,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的数学运算技巧,更强调在运算过程中融入逻辑思维与创新精神,以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数学问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分析

(一)运算技能操作不熟练

当前,初中生在数学运算领域普遍面临操作不熟练、计算速度迟缓的困境。即便是基础的加减乘除,以及分数、比例、百分数等常见运算,许多学生也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消耗过长的时间才能勉强完成。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制约了他们数学思维的拓展与深化。

(二)数学逻辑思维有待加强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建模、抽象推理等关键环节上显得较为薄弱,反映出他们在数学逻辑思维习惯上的缺失。这一现状不仅阻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也限制了他们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潜能。

二、基于新课标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基础训练

新课标的核心精神在于全面而深入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忽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必须精心权衡基础训练与应用训练的比例,确保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基础训练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它涵盖了加减乘除、分数运算、比例关系、百分数计算等基本技能,以及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通过大量的基础练习,学生能够巩固记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仅有基础训练是不够的。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意味着,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需要引入更多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折扣计算、房屋面积测量、数据分析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数学建模、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应遵循“基础为先,应用为翼”的原则,既注重基础训练的扎实性,又强调应用训练的广泛性。通过合理设置基础训练与应用训练的比例,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技能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飞跃。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机械性的重复训练往往使学生陷入单调与乏味之中,难以有效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并实践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游戏化、情境化等元素融入数学运算练习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方法,即利用游戏的形式,将数学运算练习转化为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例如,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接力赛、数学迷宫探险、数学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运算速度。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化教学方法,则是将数学运算练习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运算问题,如家庭预算规划、购物折扣计算、时间管理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设计数学运算练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游戏化、情境化等教学方法,使数学运算练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注重过程培养,提高运算思维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不应仅仅聚焦于运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运算思维过程的培养。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单纯的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运算过程中的逻辑推理、抽象建模等思维活动,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抽象建模则是数学运算的另一重要方面。它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这一过程不仅考察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更考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应用。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运算思维过程的培养。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运算过程中的逻辑推理、抽象建模等思维活动,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针对当前运算能力普遍薄弱的现状,我们深刻认识到提升此能力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并特别注重运算思维过程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鲍建生,章建跃.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 之二:运算能力[J].中学数学教育,2022(11):3-8.

[2]马晓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3(1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