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
颜天奇
杭州萧山供水有限公司
1 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涉及到众多复杂的环节和要素,如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设备的使用、施工人员的调配等。科学性原则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这些环节和要素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例如,施工工艺选择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结合先进技术与经验,选最适合的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同时,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施工现场人员、物资、设备等有效管理协调,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
1.2 经济性原则
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经济效益是一项关键的考量要素。施工现场管理需遵循经济性原则,即应在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降低施工成本。这就需要在施工进程中,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规避资源浪费。例如,对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及使用实施严格管控,减少材料的损耗与浪费;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规划施工进度,提升施工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设备的租赁与使用成本。与此同时,要强化对施工现场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及时察觉并解决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成本处于预算范畴之内。
1.3 规范性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需严格遵循既定规范与标准,此乃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关键前提。规范性原则要求构建并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明晰各部门及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例如,制定施工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以保障施工安全;制定工程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控,严格执行质量检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契合要求。与此同时,要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与检查,针对违反规范与标准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与处理。
2 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
2.1 强化人员管理
人员作为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要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系统推进。首要任务是强化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施工技术培训课程,特邀行业权威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确保施工人员及时掌握前沿施工工艺与方法,切实提升其操作技能和工程质量水平。特别是针对新引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必须专项开展操作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其使用规程。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对施工人员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安全意识等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通过这一机制,有效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担当意识,促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再次,要着力加强团队建设工作。施工现场作为集体作业场所,必须大力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可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开展团队凝聚力建设培训等有效形式,促进施工人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与经验交流,不断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例如,定期举办团队建设座谈会、组织集体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增进团队成员间的互信互助,全面提升团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2.2 优化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管控与供应保障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材料采购环节,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评估,择优选取资质过硬、品质优良的优质供应商开展战略合作。同时,要依法依规签订规范的采购合同,明确约定材料规格型号、数量规模、质量标准、价格构成及交货时限等核心条款,切实保障材料供应与工程建设需求的高度契合。在材料仓储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仓库管理制度体系,根据材料特性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严格落实防潮、防火、防盗等各项安全保管措施。特别是对易燃易爆等特殊危险材料,必须设置独立专用储存区域,并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同时,要定期组织开展库存材料清点核查工作,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材料破损、变质等质量问题。在材料使用环节,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科学制定材料使用规划,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和实际需求合理领用发放材料。要强化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坚决杜绝材料浪费现象。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要及时做好回收利用工作,切实提升材料使用效益。
2.3 加强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是确保工程项目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对各类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状况、维修记录等关键信息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建档。通过科学完善的设备档案资料,能够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维修历史,为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同时,要严格执行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精心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按计划开展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等分级维护工作。具体而言,要定期实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标准化作业流程,及时更换已达磨损极限的零部件,切实保障设备性能处于良好状态。要特别重视设备维修记录工作,深入分析设备故障成因,系统总结维修经验教训,为后续设备管理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此外,要科学统筹设备使用调配,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合理配置设备资源,最大限度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坚决杜绝设备闲置浪费现象。对于大型设备,可采取市场化租赁方式,严格遵循按需租赁原则,有效降低设备购置和使用成本。
2.4 完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保障。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层层压实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要精心编制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持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升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全面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在重点区域规范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对高处作业、电气操作等高风险作业区域严格落实可靠的防护措施,包括防护栏杆、安全网等物理防护设施。特别要强调的是,在高处作业区域必须配备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装备,坚决杜绝坠落事故发生;在电气设备周边必须设置有效的绝缘防护装置,严防触电风险。此外,要建立健全常态化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对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并跟踪督办落实,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消除。对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要及时妥善处置并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完善防范措施,坚决遏制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涉及人员、材料、设备和安全等方面。科学规划与严格执行可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资源浪费与安全风险。未来,随技术进步和管理模式创新,施工现场管理将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因此,相关企业和管理人员应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完善管理策略,以应对复杂工程需求和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 詹征 . 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 [J]. 中华建设,2025,(05):38-40.
[2] 康艺伟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探讨 [J]. 中国住宅设施,2024,(0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