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面临的困境及路径优化
鞠红霞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儿童的智力和语言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之间在学前教育发展质量与速度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学前教育的师资、教学设备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均优于农村地区。这种差距严重制约了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如今,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借助数字技术赋能能够使农村地区的学前儿童也有机会享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在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1]。因此,深入剖析这些制约因素并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意义重大。
二、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面临的困境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差距显著
城乡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学前教育机构通常配备了完善的网络设施,高速稳定的网络能够满足教育资源下载、实时课堂互动、远程教学等多种需求。同时,拥有数量充足且先进的交互白板、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电子教学设备,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而与相对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甚至部分农村地区未能实现网络全覆盖,很多地区网络信号不稳定且速度较慢,无法实现在线教学活动及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获取。一些偏远农村幼儿园甚至尚未接入互联网,完全无法享受到数字化教育带来的便利。在电子教学设备方面,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数量稀少,而且设备陈旧老化,无法满足数字化教学的基本需求。
(二)现有数字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且适配性差
首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数量众多,但质量却良莠不齐。一方面,部分数字资源在内容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知识点错误、逻辑混乱等问题,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影响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一些数字资源过度追求娱乐性,忽视了教育性,将大量精力放在制作精美的动画效果和有趣的游戏环节上,而对于幼儿认知、情绪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深入思考。其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数字教育资源还存在城乡适配性不足的问题。学前教育倡导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地域化特点,而城市和农村的学前儿童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认知基础等存在差异,但是现有的数字教育资源往往是按照城市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缺乏对农村儿童特殊需求的考虑。农村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等教育素材,但在数字资源中很少体现,导致农村儿童在使用这些资源时缺乏认同感和亲近感,难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教育价值。
(三)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
目前,城乡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一方面,缺乏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虽然存在一些学前教育相关的网站和平台,但这些平台较为分散,资源格式不统一,数据标准不一致,导致资源难以实现跨平台共享。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查找和获取资源时,往往需要在多个平台之间切换,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缺失。对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缺乏相应的奖励和认可机制,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的优质数字资源,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不愿意将其进行共享。同时,对于积极参与资源共享的幼儿园和教师,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大家对资源共享的热情不高,阻碍了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广泛开展。
三、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建设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确保农村幼儿园能够接入高速、稳定的互联网。同时,购置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还可以通过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合作,采用多种方式降低农村幼儿园的网络使用成本和设备采购成本。建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切实改善农村幼儿园的数字化教学条件。
(二)提升数字教育资源质量与适配性
建立严格的数字教育资源审核机制。组织学前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教育技术专家等组成专业的审核团队,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审核资源的科学性、系统性、教育性以及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确保数字教育资源的优质性。同时,鼓励和引导资源开发者针对城乡学前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数字教育资源。在学前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文化特色、自然资源和生活实际,融入地域元素;在学前数字教育资源的形式上,也应体现多样性、丰富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此外,还应建立资源反馈机制,收集教师、家长和幼儿对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对资源进行优化和更新,提高资源的适配性 [2]。
(三)完善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
一方面,应构建统一的城乡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并完善其功能。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整合现有的各类学前教育数字资源平台,建立一个集资源存储、检索、下载、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共享平台。制定统一的资源格式标准和数据规范,确保资源能够在平台上实现无障碍共享和流通。同时,平台应具备便捷的检索及设置资源评价和推荐功能,平台可以根据资源的评价情况对优质资源进行推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对于开发和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同时,在平台上设立资源贡献排行榜,对资源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公示,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发各方参与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四、结论
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是实现教育公平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当前困境显著,主要表现为:农村幼儿园数字化硬件不足、网络差;教育资源内容的适配性较低;政策保障方面,专项政策少、缺少监督评估。由此可以通过加大农村数字基建投入;建城乡协同资源开发机制,增本土资源;制定专项政策,建监督评估机制等相关措施进行路径优化,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嫦萍 , 蔡烨 . 城乡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困境及其突破 [J]. 教学与管理 ,2024(6):36-40.2. 陈温迪 , 吴婷婷等教育公平视角下浙江省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发展路径—基于“山海协作教共体”模式的研究 [J]. 科教论坛 ,2023(6):275-278.3. 赵廷兰 , 高艳 . 市域城乡教育资源共享途径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 [J]. 区域经济 ,2021(5):54-59.
[作者简介 ] 鞠红霞(1980-),女,辽宁朝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 基金项目 ]2025 年度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鞍山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as2025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