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阶段英语语法的教学教法研究

作者

王云川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中心学校 661299

摘要:语法构成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棘手之处。强化英语语法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英语课堂应着重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语法这一重难点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深化他们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改革并优化英语语法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法学习效率,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使命。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在新教育时代,小学英语教师应紧密贴合学生实际开展语法教学,更新教学观念,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总结知识规律,深化学习,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所学内容。如此,方能培育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其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审视当前国内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语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教学仍显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机械式地学习,对于语法结构的理解常常依赖于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通过死记硬背来实现,而缺乏真正的理解。虽然这种模式在某些英语课堂上看似取得了成效,但也导致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有意减少学习时间。这不仅不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面对英语语法错误,我们不能仅仅归咎于学生,而应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许多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是在语法的学习还是实际应用上都会出现问题。因此,针对当前国内英语语法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我们应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英语语法教学更加有效,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掌握与运用能力。

二、小学英语语法的教学策略

(一)革新语法教学策略,寓教于乐激发学习探索欲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是驱动其内在学习动力的关键,这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语法,不断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在创设良好情境的同时,还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旨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的了解,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整体规划教学方案,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并内化所学知识,最终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鉴于小学生喜爱游戏的天性,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其中,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此外,游戏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记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享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时态时,教师可以运用自制的动画,直观展示该时态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情境。随后,通过组织小游戏,如动作猜谜、即兴造句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认知并掌握该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围绕教材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激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细致记录讨论要点,并就特定问题发表见解,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有效提升了他们在语法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指导目标导向英语阅读,增强语法能力

在传统英语语法教学范式中,教师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往往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和吸收语法知识,仅仅停留在被动听讲的层面。这种模式不仅减缓了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的速度,还可能引发学习惰性,削弱学生的学习自信,进而影响其后续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基础,甚至整个英语学习旅程。为扭转这一局面,教师需要积极寻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听说读写是掌握它的关键路径。小学阶段,鉴于学生词汇量有限,强化目的性阅读对积累词汇和学习语法大有裨益。在目的性阅读中,学生不仅能邂逅众多目标词汇,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英语句法与语法,这恰好契合了“隐性学习”的原则。同时,明确的阅读目的促使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学习目标,从而显著增强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带着目的去深入阅读课文。

例如在教授《How can I get there?》的语法时,教师可首先指示学生阅读“let’s talk”章节,并强调快速捕捉关键句子的重要性,将这一提示“速读并找出重要句”板书出来,供学生参考。学生在阅读时会自然注意到“Where is the museum shop?”及“Where is the post office?”等句型。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Where+be动词+地点?”的结构,以此有效达成教学目的。

(三)掌握归纳与概括技巧,构建个人知识库

在语法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展开整理与归纳,通过深度反思与总结,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规律与知识体系,从而构建出符合个人特点的语法体系。在系统化归纳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可帮助学生记忆语法内容并搭建语法框架,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从单节课到整个单元乃至整个学期,不断绘制语法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与归纳,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梳理与思路清晰度将得到提升,为日后更好地运用英语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可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语法规律,加以归纳,从而强化学生的归纳、记忆与理解能力。

例如以“一般过去时”语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句子如“I played tennis yesterday.”来引入该时态,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其结构“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成分”,并强调时间状语如“yesterday, last week”的重要性。接下来,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带领学生绘制出一般过去时的核心框架,包括动词变化规则、常见时间标志词、肯定句、否定句及疑问句形式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行寻找例句填充到思维导图中,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语法点的理解,还促进了记忆。最后,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对话或小故事,实践运用一般过去时,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英语语法教学构成了英语学习的基石。运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助力学生掌握繁琐的语法规则,为他们构建起坚实稳固的语言框架。这些活动不仅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让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而是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征途上铺设了牢固的基石,引领他们满怀好奇与热情,踏上一段探索英语奇妙世界的精彩旅程。

参考文献:

[1]王桢.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29).

[2]任如婧.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02).

[3]徐蔚青.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探究[J].新教育,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