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森林抚育间伐的影响、工作原则及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王雷 吴恒

磐石市富太国有林场 吉林 磐石 132306

引言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内容,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保障木材供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经营管理愈发关键。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去除部分生长不良、竞争能力弱的林木,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从而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一、森林抚育间伐对林木的影响

(一)对林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能够显著促进林木胸径的生长。在密植的林分中,林木之间竞争激烈,光照、水分和养分等资源有限,限制了林木胸径增长。森林抚育间伐降低了森林密度,让更多林木接受到阳光的洗涤,有利于其径向生长。经过对落叶松林抚育间伐试验中发现,经过适度间伐的林分,落叶松的胸径年生长量比未间伐林分提高了 20% 到 30% 。然而,间伐强度过大会使保留木突然暴露在强光下,导致其受到生理胁迫。

(二)对林木树高生长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对林木树高生长的影响较为复杂。在幼龄林阶段,适度的透光伐能够改善林内光照条件,促进苗木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树高生长。但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间伐对树高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这是因为随着林木年龄的增长,树高生长速度逐渐减缓,且树高生长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立地条件的影响。

在间伐初期,由于林分竞争压力减小,保留木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树高生长可能会有所加快。

(三)对林木冠幅生长的影响

间伐为林木冠幅的扩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分密度降低后,保留木的树冠不再受到周围林木的强烈挤压,能够向四周充分伸展,获取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冠幅的增大。间伐后的林木冠幅通常会在数年内明显增加,且冠幅的形状也会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林木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物量积累。如果间伐强度过小,林分竞争依然激烈,冠幅生长受限;间伐强度过大,则可能导致林木冠幅生长过于分散,不利于林木抵御自然灾害。

(四)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会改变林下的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等微环境,从而影响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间伐后,林内光照强度增加,一些喜光性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会迅速生长,成为林下植被的优势种。间伐后林下的狗尾草、荆条等喜光植物数量明显增多。部分耐荫性的植物,由于对光照条件变化较为敏感,其生长可能受到抑制,甚至在群落中消失。另外,间伐过程中过多人为干扰,还可能导致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改变林下植被物种组成[1]。

(五)对林下植被群落结构的影响

间伐对林下植被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上。在垂直结构方面,间伐后林内光照增强,促进了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长,使林下植被的垂直分层更加明显。经过间伐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在水平结构上,间伐导致林内光照和资源分布不均匀,使得林下植被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呈现出斑块状特征。

二、森林抚育间伐的工作原则

(一)明确森林培育目的

抚育间伐过程可按照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现实应用需求选择间伐对象,比如,防护林主要承担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职能,通常需通过树种搭配的方式实现最佳防护效果。因此,可从不同树种的防护效果角度出发,将树体矮小、枝叶稀疏、寿命较短等防护效果差的林木作为间伐对象,并通过树种更替的方式,确保防护林抚育间伐的最终效果。

(二)观察林木生长状态

发生严重病虫害、出现物理损伤、濒临或已经死亡等呈现不良生

长状态的林木应作为优先间伐对象。生长缓慢、树干硬度低、抗病害能力弱等品质较差的林木其经济价值相对较低,且通常需耗费较长时间进行抚育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是否作为间伐对象。

(三)了解林木生长密度

若森林内部某一地块的林木密度较高,则此地块的光照与养分很可能会出现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以此引发一系列林木生长问题。因此,林木密度过大的地块应进行间伐,并根据上文提到的林木生长状态选择间伐对象。

(四)判断林木年龄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林木生长状态呈 S 型曲线,随着生长阶段的持续推进,年龄较大林木的生长速率将不断降低,其根系生长缓慢、叶片逐渐衰老,养分摄取能力明显降低,导致生理机能下降,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大,生态、环境、经济等价值不断降低。

三、森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

(一)透光伐技术

透光伐技术是一种林木进入郁闭阶段而采用的间伐方式,常应用于幼林间伐。幼林郁闭后,树冠相互遮挡,会形成较为封闭的林冠层,森林内部的光照条件明显变弱,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造成一定影响。透光伐技术,可以伐除影响幼林生长的灌木、藤本植物或高大的草本植物,以及生长缓慢、枝干纤细、存在损伤等生长状态较差的林木。透光伐又分为全面、团状与带状伐三种形式,全面伐是指将影响主要树种生长的其他植物或次要树种全部伐除,虽能为主要树种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但生物多样性的缺乏也会对森林培育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团状抚育可在主要树种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使用,伐除主要树种地块范围内的其他植物,无主要树种的地块可不进行间伐[2]。

(二)疏伐技术

疏伐技术主要是调整森林内部结构,进入郁闭阶段后森林内部结构已逐渐趋于稳定,主要树种的布局基本确定。随着林木的不断生长,其枝叶会不断繁茂,需要更多养分、光照、水分等,与其他林木之间的生长矛盾不断加剧。这个时候采取疏伐技术,可以调节林木之间的矛盾,疏伐技术可以分为上层疏伐、下层疏伐与机械疏伐三种方法。下层疏伐以伐除林冠下层生长缓慢或树干纤细的林木,以及濒死或已经死亡的林木为主。上层疏伐是指以主要树种树冠为基准,伐除位于树冠上层或中层的其他林木,从而为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机械疏伐主要应用于人工培育的森林抚育间伐中,保留符合行距与株距标准的林木,伐除其他林木。

(三)生长伐技术

生长伐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木材质量,林木生长至青壮年期时,其生长速度已趋于稳定,个体之间的优劣关系已显而易见,此时便可通过生长伐的方式,对已进入青壮年期的林木进行密度与树种搭配调整。以林木直径为基准,确定单位面积内的林木数量,并根据不同类型林木的生长特性进一步计算离散度,从而伐除生长不良或树干形态较差的林木,为保留林木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促进林木生长,适用于培育大胸径的林木。

结束语

总之,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树木有其特定生长规律,自然生长环境下,容易受到病虫害、恶劣天气、人为破坏等影响,从而影响到林木生长状态。森林抚育间伐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林木生长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增强了森林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实现了养分均匀分配,保持了自然生态环境,满足了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智 . 森林抚育间伐的影响 , 工作原则及技术要点分析 [J].林业科技情报 ,2024(09):63-64.

[2] 孔维俊 . 森林抚育间伐的影响 , 工作原则及技术要点 [J]. 广东蚕业 ,2023(0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