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种植活动的开展价值与实施策略》
胡宜兰
镇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丁卯中心幼儿园
一、背景
幼儿手指游戏歌《小小花园》引起了大人和小朋友们的关注。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动植物的了解及其成长过程,更多的是通过书籍、图片、视频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真正的亲身体验,种植环节、收获环节……去观察了解动植物,才能真正的探知那些自然的秘密。
二、案例
案例一:我不要吃蔬菜
午饭,壮壮坐在饭桌前,一口不吃,嘴巴翘的老高。下午喝菜粥,老师说:“这个菜粥很营养的,有虾仁、有青菜……”壮壮说:“有青菜,我不要喝。”
分析:幼儿有很严重的挑食问题,且对蔬菜有着极大的偏见。我们可以让幼儿去了解蔬菜成长的过程,慢慢抵消幼儿对蔬菜的防范心理,亲近蔬菜,后续再慢慢让孩子爱上蔬菜。
案例二:我们种菜了
班级小菜园的可以种点什么蔬菜呢?孩子们最终投票选出了空心菜,因为空心菜容易种,采摘之后还能长。
分析:教师思考在前,助推幼儿选择种植内容。以此基础上选出的种植内容热是经过幼儿讨论思考,更利于后续种植活动的开展。
案例三:空心菜黄了
这天大昊说:“我们最近都没看空心菜,不知道它最近怎么样了?”中午,我们散步发现空心菜的叶子都黄了。因马上要到午睡时间了,孩子们匆匆观察一下小菜园的空心菜,就回班级午睡了。
分析:种植活动开展的时间不定,当教师与幼儿想起了班级的种植活动,会利用散步或自由活动的时间来照顾一下植物。幼儿对植物的观察与照顾也多是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活动效果也大打折扣。
案例四:空心菜又绿了
空心菜怎么会变黄呢?孩子们说:“可能是因为空心菜太久没有喝水,还有的小朋友说空心菜没有施肥。”
之后,户外游戏孩子们想起来了,就去浇水;早操跳完也主动去拿水壶;下午运动前也主动去观察照顾空心菜。就这样空心菜的小菜叶越来越绿,越来越大了。
分析:教师全力支持幼儿开展种植活动的需求,融合了零散的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推动了种植活动的开展。教师以儿童为中心,放手让幼儿成为种植活动的小主人,让幼儿思考空心菜变黄的原因,让幼儿动脑筋,也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劳动者。
案例五:我会吃蔬菜了
路过小菜园,孩子们总是会去看看空心菜。有时还没出去,孩子也会问:“今天我们去看空心菜吗?”一些不吃蔬菜的小朋友,也开始主动吃蔬菜了。
分析: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随着班级小菜园的蔬菜的种植,孩子们对蔬菜的生长非常关心,愿意主动去关注蔬菜。孩子们爱屋及乌,之前一些挑食的不愿吃蔬菜的幼儿能尝一尝蔬菜,对蔬菜的没有抵触心理了。
三、问题与思考
(一)价值认识不清
大多数幼儿园建设了专门的种植场地,但也只是将其作为常规的附属设施,较少考虑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究其根源,种植活动不是易出成效的活动,它是一个持续性学习的过程,且对幼儿的发展是内在的,这样容易导致幼儿园对种植活动的价值认识不足,使得种植活动流于形式,而幼儿的探究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二)幼儿的互动参与性较差
现在幼儿园的种植活动虽然比较普遍,但有些幼儿园只重视种植结果,不关注种植过程,也没有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植物的机会,更有甚者将种植活动变成了大人的工作,造成种植角与幼儿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差,种植角变成了观赏园地。
(三)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种植活动能调动幼儿探究自然的兴趣,增进幼儿对自然科学的了解。但也容易让教师片面地认为这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课堂,造成教师在种植实践活动中,只教给幼儿很多的知识经验,或是教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开展种植活动,而对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探索、表达表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少,常忽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方面的关注,不注重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参与种植活动频率低时长少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常常处于辅助地位,甚至很多种植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开展起来,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导致幼儿很少花时间到种植活动中,造成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频率与时长远低于少于其他活动。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种植角中的植物的照顾、观察、记录等活动,会很仓促,只为应付了事,幼儿也没有办法详细记录自身的观察结果,这会使种植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实施策略
(一)明确儿童立场,联接生活需求
幼儿园的活动开展必须立足于幼儿,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思考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问题,选择适宜的种植内容。在选择种植内容前,教师应综合考虑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发展目标,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等因素,选择对幼儿有意义的、适宜观察、生长周期合适的种植内容。我班幼儿是小班幼儿,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数能力还比较有限,如偏食,不爱吃蔬菜。那么教师可以迁移幼儿这方面的需求,种植蔬菜。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针对幼儿成长中出现的生活问题,如现在幼儿普遍出现的挑食、浪费食物、独立生活能力差、害怕吃苦、不愿劳动等问题,如果没关联幼儿的生活,那问题就一直得不到改善与解决,也无法让幼儿体验到“自己劳动”的快乐,无法体验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产生爱惜粮食的情感等。
(二)创设观察环境,做有效的观察
想要真正开展好种植活动,让幼儿去自主探究学习,首先需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提供适宜的小工具,比如,放大镜、尺子、照相机、记录纸、签字笔等等。其次可以采用“倾听”、“写生”、“观察”、“科学探究”等方法,不仅能观察记录植物的成长,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的表达。通过幼儿的“记录”内容,引导幼儿分享彼此的种植经验与观察体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最后,教师也可提供适宜小班幼儿的记录表格,带领幼儿记录和对比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幼儿不仅关注到植物的生长,也关注土壤里的小动物、其他小草、天气等变化。
(三)与其他活动融合,推动活动开展
之前开展种植活动时往往是独立开展,与其他活动互相分离,造成种植活动频率低时长短。因没有固定的开展种植活动的时间,想起来就去照顾一下,想不起就遗忘了,种植活动里的植物也得不到幼儿持续的观察与照顾。但如果能做到与其他活动有机融合,如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可去班级种植角去给蔬菜浇水、拔草等活动,这将大大提高种植活动的教育成效,促使种植活动发挥更多的教育价值。
(四)邀请家长参与,推进家园合作
种植活动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幼儿很多的自然知识都来源于家庭里的教育。我们应及时和家长们保持联系,也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种植活动中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当中,不仅能提升家长对当下幼儿成长情况的了解,也能提升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主动程度,还能提升种植植物成功的概率。
(五)重视收获环节,享受劳动果实
种植活动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幼儿很多的自然知识都来源于家庭里的教育。一些需要家长帮忙的种植环节,我们应及时和家长们保持联系,沟通幼儿园的需要,也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种植活动中来。从家园视角来看,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当中,不仅能提升家长对当下幼儿成长情况的了解,也能提升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主动程度。还能提升种植植物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