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谭瑶瑶 徐鑫锐
解放军95829部队医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作者简介] 谭瑶瑶(1993.09-18),女,汉,湖北十堰人,本科学历,解放军95829部队医院护师,研究方向为:内科护理学。
徐鑫锐(1994.05-30),女,汉,湖北孝感人,本科学历,解放军95829部队医院护师,研究方向为:内科护理学。
摘 要:急性脑梗塞因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血管梗死,引发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威胁患者生命,表现为偏瘫、意识障碍等。病情重,需及时治疗以降低死亡率。溶栓治疗能快速疏通血管,效果显著。鉴于疾病不确定因素多,治疗期间需辅以科学化干预,完善治疗流程。优化溶栓特级护理流程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最佳,同时也有助于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基于此,本文针对特级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特级护理;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研究进展;展望
急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由脑组织血液供应异常导致缺血性坏死,严重影响健康,且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治疗手段,因其能迅速恢复闭塞血管通畅,效果理想。然而,单溶栓治疗存在风险,如灌注脑损伤和脑出血等不良事件。因此,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溶栓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特级护理通过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和细致化的服务,能为患者的恢复和康复奠定坚实基础,降低NIHSS分数,加快病情恢复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脑梗塞溶栓治疗中,应提升对特级护理的重视,积极推动其应用,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康复环境和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以降低治疗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一、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概述
急性脑梗塞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类型,该病目前是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的首要原因,往往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病变开始发展,也是造成脑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的主要原因,局部血栓的因素会使其狭窄程度加重甚至完全闭塞,脑动脉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诱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变性、损坏。考虑急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有血栓、血管壁受损、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流速度减缓障碍等因素的参与,因此临床对其治疗始终都强调抗凝、抗血小板、调节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措施,旨在积极溶栓、扩张血管来恢复动脉血流。目前各大指南以及共识文件也均一致认为,提高急性脑梗塞再灌注治疗是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等针对性的方法,但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其疗效缺乏理想性,见效时间慢,容易造成神经损伤进展。静脉溶栓治疗通过特异性的溶栓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的血栓,促进溶解,实现闭塞血管的再灌注,能及时挽救受损的神经细胞,是目前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时间窗内的主要措施,可恢复脑血流。
二、特级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虽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但近年来随着年轻群体生活方式改变,工作生活压力加大,本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疾病。急性脑梗死不仅具有突发性,而且并发症多,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残疾程度因人而异,由于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不少患者都会表现出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病情加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等,但这两种药物容易引发脑出血,因此不适用于早期治疗。rt-PA能够促进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转化,而且对血液系统没有影响,不会引起凝血异常,因此药物安全性更高。在采用rt-PA实施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切实做好特级护理工作,真正发挥rt-PA的治疗优势。特级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组建优化护理小组:成员有责任护士、护士长及急诊护士。护理人员先行培训,学习“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及“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相关文件,并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学习急性脑梗塞专业知识,结合护理现状优化护理流程,明确工作目标。
2.溶栓治疗护理:①接到急诊通知后,卒中护理快速准备好床位,调整好仪器设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5min内完成急诊分诊工作,如发现异常则考虑为脑梗死,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佩戴相应标识,溶栓医师尽快评估患者病情,开具相关检查,放射科与检验科要优先处理有绿色通道字样的检验单。②溶栓中护理:医护配合完成药物的配备传递与使用,严格把控溶栓过程。③溶栓后护理:a.溶栓治疗后24h内观察患者血压、神经功能等情况,如患者病情加重则予以相关有效抢救与治疗。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和生理状况,如出现异常,立即进行处理。b.指导换体位,鼓励进食清淡、纤维丰富的半流食,少食多餐,规律作息,并协助患者每天下床慢走两次。
3.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突然,发病后普遍伴随失语、偏瘫等功能障碍,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严重时还会产生绝望情绪拒绝配合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负担,需要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措施,介绍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优点及预期效果,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叮嘱家属多安慰、鼓励患者,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三、特级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的展望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血流障碍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所以致死致残率高。临床针对该疾病患者主要开展手术治疗,然而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偏瘫,导致生活质量降低,所以该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进行科学、有效的特级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标是迅速恢复脑部灌注,减少梗死面积,防止并发症。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溶栓(IVT)或经导管溶栓(MT)进行。在治疗之前,护士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是否有过敏史等。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静脉通路和溶栓药物的副作用。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护士需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出血。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出血的预防措施,并监测患者的血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
同时,患者溶栓后若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与血流状态无异常,则可以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运动:护理人员或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屈伸肢体、旋转关节等,之后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辅助运动,如借助扶手站立、床边行走等;最后当患者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动作时,可以进行步行训练、上下楼梯以及生活自理方面的锻炼。此外还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后遗症进行专项训练,如语言功能以及认知能力方面的锻炼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快,患者有肢体感觉明显减弱、意识障碍症状,需进行快速救治,争取挽救生命的宝贵时间。静脉溶栓能快速疏通血管,改善脑组织缺氧情况。但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复杂,患者疾病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静脉溶栓治疗期间易发生不良事件,为确保疗效,需实施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建立专业护理小组,医护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做好分诊、治疗及护理,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陈玲.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J]. 智慧健康, 2023, 9 (03): 216-220. 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3.03.052
[2]殷宗莉,张维.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 (04): 165-167.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10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