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李晓筠

泰山学院 271000

随着“互联网 + 教育”战略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趋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MOOC、SPOC 等)作为推动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发展,尤其在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模式迅速普及,极大地推动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平台技术的革新。目前,我国高校已建成大量在线开放课程,涵盖多个学科门类,但在课程质量、教学互动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影响了其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战略目标,亟需加强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的系统研究,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提升对策,助力高校在线课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概念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以高校教师为主导,面向在校学生及社会公众免费的优质教学课程,该类课程通常具有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典型形式包括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其核心特征在于“开放共享”,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推动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普及化 [1]。在线开放课程不仅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也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国际化交流、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它体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形态,对教学模式、教育评价乃至人才培养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构建高质量的在线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课程标准

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明确课程标准可以保障教学规范性,教师可以应从高校层面制定统一的在线课程建设指南,明确课程结构、内容深度等基本要求,避免课程开发随意化、内容碎片化,标准中应细化视频制作规范、课件展示要求等技术与教学层面的具体指标,使开发者在课程设计初期即有明确遵循,同时,学校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素养拓展课)制定分类建设标准,确保课程定位准确、内容系统合理。课程标准还应涵盖在线教学的互动机制与学习支持要求,在标准中规定作业布置频次、测验设置形式、教学反馈时效性等,有助于统一学习过程管理,提高课程的可实施性,此外,学校应设立课程审核标准,明确审核流程、专家评审机制,形成闭环管理,标准制定还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允许高校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适度调整,以兼顾规范性与创新性[2]。

(二)强化教学设计

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强化教学设计应从课程整体结构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将知识、能力、素养三维目标贯穿课程始终,确保学习内容与人才培养要求一致,课程内容应注重模块化,按照“导入—讲解—应用—总结”的逻辑进行编排,提升课程条理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应融合知识讲授、任务驱动等多样化形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教学资源设计应注重可视化表达,合理整合视频、动画、图表等多种形式,提升内容表现力 [3]。高校应系统设计在线互动与评估机制,以增强课程的参与性,在互动方面,可规划同步直播、异步答疑等环节,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在评价方面,应构建多维度、多频次的过程性考核体系,设计包括章节测试、作业提交、学习行为分析等模块,促进学生持续学习,教学设计中还应嵌入辅助性学习支持,如学习导航、引导性问题等,提升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通过全流程的教学设计强化,有助于实现课程建设的结构化、系统化与精细化。

(三)优化资源结构

优化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结构,教师应在内容资源上实现层次化设计,课程资源应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节奏,分为核心知识点、扩展阅读材料、应用案例及学习指南四类,构建由浅入深、逐层推进的知识体系,视频内容应控制时长与信息密度,每段视频聚焦一个知识点,配套文字讲义、图示说明及关键术语解释,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课件制作方面,教师应采用图文并茂、要点突出、逻辑清晰的风格,避免信息过载;同时,教师应建立统一的资源模板与风格规范,确保多位教师制作的资源内容风格一致、结构统一。教师应优化技术资源与学习支持资源的配置,在技术资源方面,学校应合理规划课程平台的使用,确保视频加载流畅、界面布局清晰、交互功能稳定,便于学生获取学习资料,在学习支持资源方面,应增设引导型学习手册、常见问题解答、学习建议视频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节奏,课程应嵌入实时反馈系统与自我测评功能,辅助学生监控学习进度,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还应提供无障碍学习资源,如字幕、音频讲解等。

(四)提升交互体验

提升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交互体验,在课程平台中系统融入多样化的交互形式,课程设计应结合学习阶段,嵌入如弹幕评论、知识点即时问答等功能,增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直播课程应设置提问与答疑窗口,安排专人值守,保障学生与教师的实时互动;对于录播课程可引入情境选择题、即时判断题等交互式题型,嵌入至视频播放过程中,实现边学边练,同时教师应设置每节课后的互动反馈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进行在线提问。学校应加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深度交流机制,平台应提供小组协作功能、虚拟学习社区等工具,鼓励学生围绕课程主题开展小组研讨、项目合作等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应定期发布话题、点评作业、组织在线讲座,提高其在学习社群中的活跃度。

三、结语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已成为新时代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普及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路径,面对教学模式不断变革,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围绕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高校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在线课程体系提供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洪瑶 . 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升研究[J]. 今传媒 , 2024(5).

[2] 吕建华 , 时艳丽 , 白春启 . 如何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0(28):2.

[3] 瞿惠琴 , 吴孔培 .” 双高计划” 下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和提升 [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5- 07- 29].

作者简介:李晓筠(1982 .1- )

籍贯: 山东泰安,性别 :女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