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分公司孟籍员工汉语学习实践探索
高荣荣
中电建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孟加拉分公司 甘肃兰州 730030
1 前言
2022 年 5 月,随着孟加拉巴瑞萨电站项目机组调试推进,孟加拉分公司大量招聘孟籍员工以缓解当地就业压力,但语言障碍与文化差异等挑战随之而来。为推动属地团队建设,公司制定《孟籍员工汉语学习激励方案》,旨在营造汉语学习氛围、提升孟籍员工汉语能力、发挥汉语基础好的员工“头雁效应”,实施中积累了问题与经验。
2 语言交流面临问题
2.1 部分孟籍员工英语能力欠缺。孟加拉国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但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低。分公司招录的部分技术工种(如焊工、司机)孟籍员工仅会孟加拉语,无英语交流能力,导致日常工作沟通和技术指导受阻,影响效率与技术传授。
2.2 中方员工英语水平有限。中方员工中仅部分有海外经验的第三方员工能进行简单日常英语交流,多数难以在专业技术层面深入沟通,且普遍不懂孟加拉语,加剧沟通难度,造成信息传递不畅、工作协同问题。
3《孟籍员工汉语学习激励方案》的出台与实施
2023 年 10 月,分公司针对部分孟籍员工有汉语基础但缺乏系统学习和主动性、部分持有汉语等级证书等情况,出台该方案。
3.1 学习目标
3.1.1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习汉语成为员工工作之余的主动选择。
3.1.2 提升交流能力,减少沟通障碍,助力孟籍员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提升专业水平。
3.1.3 培养选拔汉语功底扎实的孟籍员工成为“师傅”,为属地化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3.2 对象及原则
孟加拉分公司所有孟籍员工可自愿参与,不做强制要求。
3.3 学习方式
3.3.1“师带徒”模式:师傅与徒弟签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由英文好的中方员工或汉语好的孟籍员工作师傅,一对一指导,涵盖基础汉语到专业技术词汇。
3.3.2 鼓励自主学习:鼓励员工通过观看中国影视、短视频,日常与中方员工沟通等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3.3.3 提供教材支持:从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采购汉语教育标准教程,免费发放给有需求的员工,支持自主学习和“师带徒”教学。
3.4 学习内容
3.4.1 以汉语水平考试1-3 级为基础,涵盖汉语拼音、汉字及语句听、说、读、写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3.4.2 结合专业需求调整,增加电厂专业词汇和操作规程等内容,增强针对性与实用性。
3.4.3 师傅依据徒弟汉语水平和专业需求,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布置任务并监督,确保效果。
3.5 评价与奖励机制
3.5.1 每季度组织等级评价,含笔试、面试、拼读,分A、B、C 三级,级可继续考评升级。
3.5.2 孟籍员工在孔子学院或中国留学取得的汉语水平考试(HSK)证书,可作为等级认定参考,避免重复考核。
3.5.3 按徒弟评定等级,对师傅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孟籍员工按月发放汉语水平等级津贴,激励教学与学习。
3.5.4 考评通过的师傅和徒弟,在年度评先评优和岗位晋升中优先考虑,将学习成果与职业发展挂钩。
3.5.5 孟籍师傅累计培养 5 个汉语水平达 C 级的员工,其汉语水平等级自动晋升一级,扩大优秀师资队伍。
4 实践效果分析
4.1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4.1.1 形成学习互助热潮。方案实施后,孟籍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活动,分享心得技巧,自发成立汉语学习小组,定期学习,掀起汉语学习热潮。
4.1.2 提升员工荣誉感。举办汉语等级证书颁发仪式,让员工感受到努力被认可,提升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4.2 提升汉语交流水平
孟籍员工汉语听说能力显著提高,沟通障碍减少。方案实施以来,孟加拉分公司举办5 期汉语水平等级评定,50 人报名,评定A 级1 人、B 级 2 人、 c 级20 人,认定 B 级 1 人、C 级2 人。26 名获证员工全部上岗,19 人岗位晋升至关键岗位。
4.3 加速中孟两国文化传播
孟籍员工汉语水平提升促进中孟员工交流,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中孟建交 50 周年及“中孟文化交流年”背景下,增进了两国人民了解与友谊。2025 年开斋节孟籍员工家属聚餐中,双方用汉语分享文化,加深了彼此认识。
4.4 筑牢属地发展根基
4.4.1 提升技术水平:选拔出的优秀孟籍员工经专业技术培训,在中方监督下参与实操,维护部 22 人具备工作负责人资格,能处理设备常见缺陷、开展定期维护;运行部 6 人取得工作票许可资格,3 人晋升副值岗位。
4.4.2 增强员工归属感:奖励机制激发学习热情,员工感受到公司重视,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截至 2025 年 6 月,工龄一年以上的孟籍技术工 108 人,占比 78.26%;两年以上 46 人,占比 33.3%,稳定队伍保障属地化发展。
5 存在问题
5.1 部分孟籍员工获 C 级证书后满足现状,不继续学习,专业技术停滞,岗位未晋升,违背方案初衷。
5.2 部分学习资源不够丰富,现有教材和资料在深度与广度上有局限,无法满足不同进度和专业需求的员工。
5.3 评价机制中部分题目与实际工作场景结合不紧密,笔试侧重理论,难以反映员工工作中汉语实际应用能力,考评结果实用性待提高。
5.4 部分师徒因工作繁忙或倒班,沟通反馈不及时,导致学习计划无法及时调整,影响进度和效果。
6 经验、对策与建议
6.1 加强外籍员工源头把控
6.1.1 招聘属地员工时,将汉语水平作为重要考量,优先录用有汉语基础者,降低培训成本,加快融入。
6.1.2 招聘第三方员工时,优先选择有海外经历、英语能力强的人员,促进团队国际化沟通协作。
6.2 丰富学习资源与内容
6.2.1 加强与当地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引入优质汉语资源和多样化教材(如多媒体资料、在线课程),探索线上教学,打破时空限制,增强实效性,如合作开设线上课程供自主学习。
6.2.2 建立中文角,为员工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活动,邀请专业教师或汉语好的员工指导,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6.2.3 结合海外项目工作和专业需求,开发针对性课程,如按电气、热控等专业编写含专业词汇、操作流程的教材,提高学习效果。
6.3 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6.3.1 调整不同汉语等级津贴,合理拉大差距,激发学习积极性。员工获证后半年内岗位未晋升或月度专业考试连续三次不合格,收回证书,停止发放津贴。
6.3.2 优化考评体系,丰富笔试题库,增加与实际工作场景相关的题目,创新面试方式(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确保考评公正客观,反映员工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6.3.3 建立师徒定期沟通机制,师傅及时了解徒弟学习困难与需求,调整学习策略。如对学习汉语有困难的员工,可先学汉语拼音(实践证明孟籍员工掌握较快),循序渐进提升效果。
6.4 强化激励机制作用
6.4.1 加大优秀师徒表彰奖励力度,通过内部宣传、表彰大会等树立榜样,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激发更多员工学习积极性。
6.4.2 建立汉语学习长效机制,将学习成果与职业发展、晋升、薪酬调整挂钩,明确不同汉语水平对应的发展路径和晋升标准,如规定 B级及以上员工晋升管理岗位优先。
6.4.3 鼓励汉语水平高的孟籍员工作师傅,利用其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为其提供专项技术培训和发展机会,壮大师资队伍,提升培训效果,促进汉语学习良性循环。
7 结语
孟加拉分公司通过《孟籍员工汉语学习激励方案》,在提升孟籍员工汉语沟通能力、促进中孟员工协作、推动属地员工技术进阶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属地化团队深度融合与稳健发展筑牢根基。期待在孟中资企业借鉴该实践经验,结合自身业务与属地实际,构建更具针对性的属地化人才培养体系,以语言为桥、文化为纽,激活属地人才动能,助力海外项目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珂 .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J]. 三角洲 ,2025,(14):151- 153.
[2] 姚芳 . 汉语在海外华人社区的使用情况与强化应用措施 [J]. 中外文化交流 ,2025,(03):143- 145.
[3] 张心意 . 上海跨国公司外籍员工的职场语言生活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