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军事专业课中思政元素融入策略与实践效果分析

作者

王兰波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541002-广西桂林

摘要:军事专业课作为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军事专业课中思政元素融入策略与实践效果分析”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军事专业课程,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军事专业课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具体的融入策略,包括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基于实践案例对渗透效果进行评估,证明该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家国情怀。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军事专业课的教学实效,也为新时代国防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军事专业课;思政教育;融入策略;实践效果;国防教育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军事专业课不仅是军事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平台,更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重要阵地。随着高等教育思政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军事教育领域,思政教育的融入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直接影响到国防事业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军事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渗透路径及其实践效果,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防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军事专业课中思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军事专业课作为国防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军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技术性和理论性,缺乏对思政元素的系统设计与有机融合,导致课程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在战术学、军事运筹学等课程中,虽然涉及大量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但往往忽视了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思政理念贯穿其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不足也是制约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许多军事院校在教材编写和案例选取上,尚未充分挖掘能够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素材,难以满足学生对多元化、时代化教学内容的需求。

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互动性与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也使得思政教育难以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军事专业课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仿真、大数据分析等工具,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目前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全面推广,从而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样不容忽视。部分军事专业课教师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这进一步制约了思政元素的有效渗透。

针对上述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应从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军事专业课中思政教育的质量。可以通过重新梳理课程大纲,将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各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形成既符合学科特点又体现思政要求的教学框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基于真实战场环境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理解国防事业的重要性。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培养,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可以弥补现有教学中的不足,还能为新时代军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思政元素融入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在军事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关键在于设计科学合理的策略并加以实施。这一过程需要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战术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分析经典战例,引导学生理解战略决策背后的政治考量和国家利益诉求,同时融入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等核心价值观。而在军事装备技术课程中,则可以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讲述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创新意识。这种策略不仅能够增强课程的思想性,还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为了确保思政元素融入的效果,必须采用多元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军事教育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逼真的战场环境,让学生在模拟演练中体验复杂多变的作战场景,从而培养其全局观念与协同作战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军事事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其战略思维水平。还可以引入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有效强化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思政元素融入策略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师资队伍的支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主体,其专业素养与思政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教育专题培训,帮助其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军事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邀请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估,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还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思政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思政元素在军事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本文围绕军事专业课中思政元素融入策略与实践效果展开研究,分析了当前军事专业课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与实施路径。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统一。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军事专业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增强其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为新时代国防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应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探索更多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的教学模式,推动军事专业课思政教育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天宇,刘晓峰.军事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J].国防教育研究,2023,15(3):45-52

[2]陈志远,王丽娟.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军事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22,38(6):78-85

[3]杨建国,赵敏华.虚拟仿真技术在军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技与军事,2024,12(2):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