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索
许流青
昆山市实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摘 要:“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强调从多学科融合视角入手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探讨了融合多学科知识以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具体,包括情境创设、艺术融合、实践体验以及评价多元化等策略,并详细阐述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古诗词学习不仅有助于他们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文素养,更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局限于语文知识的讲解,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跨学科视域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通过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三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历史和地理知识是创设情境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历史、地理知识,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跨学科学习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以《山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全方位展示秋天岳麓山的壮丽景色。从枫叶似火的山林到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详细介绍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如唐朝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以及当时文人的创作风格和社会风气。讲述杜牧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仕途坎坷、文学成就等,使学生明白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心境和意图。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古诗词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融合艺术学科,增强审美体验
(一)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
音乐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能够营造出与古诗词相契合的氛围。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教师可以选择轻柔优美的古典音乐,如古筝曲《渔舟唱晚》。在音乐的陪伴下,学生吟诵诗词,仿佛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之中,感受着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幻之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韵律和情感,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同时,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对应不同的诗词主题,如激昂的音乐适合表现豪迈壮阔的诗词,婉约的音乐则更适合表达细腻情感的诗词。
(二)美术与古诗词的融合
美术创作是一种独特且有效的手段,能让学生将诗词中抽象的意境具象化,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绘画创作。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笔生动地描绘出西湖初晴和后雨的不同景致。
在学生开始绘画之前,教师需要对诗词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关键意象和细腻情感。比如,详细讲解“水光潋滟晴方好”描绘的是西湖在晴天时波光粼粼、明媚秀丽的景象;“山色空蒙雨亦奇”则展现了西湖在雨中云雾缭绕、空灵奇幻的韵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示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真实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天气下西湖的独特之美。同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思考如何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来表现诗词中的意境。例如,晴天可以用明亮鲜艳的色彩,如蓝色的天空、碧绿的湖水;雨天则可以运用淡雅柔和的色调,如灰色的云层、朦胧的远山。当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精彩的绘画展览,并安排学生轮流担任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对诗词的独特理解。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和交流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还能从同伴的作品中获得新的启发和灵感,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同时,在分享对诗词的不同理解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感悟,体会到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远意境。这种美术与古诗词的融合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知识运用
(一)结合科学知识进行实地观察
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科学知识,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诗词。以《惠崇春江晚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进行观察,让他们寻找诗中所描绘的竹子、桃花、鸭子、蒌蒿、芦芽等景物。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习性、特点等科学知识。例如,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桃花的花期和品种,鸭子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容,还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结合劳动学科进行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是一种将古诗词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与诗词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用彩纸制作桃花、用黏土制作鸭子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诗词中的景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实施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在古诗词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在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可以先给予评价,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评,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从多个维度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今后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跨学科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古诗词学习体验,让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跨学科教学的滋养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跨学科古诗词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郑秋萍.跨学科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47):37-40.
[2]张燕玲.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25(0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