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任务群教学策略

作者

王丹

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任务群教学的开展关键在于“思辨”,如何进行思辨则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难题。本文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任务群教学出发,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课文,提出了以课标为导向、注重课程开发、注重读写结合、关注学生兴趣的教学路径,以希望帮助语文教师更深入地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任务群教学,以提高高中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任务群;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以思辨开展阅读思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质疑、批判的过程中,了解文本之后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意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策略,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落到实处。

一、以课标为导向,引导质疑

新课标是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的指南,教师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应当熟知课程标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2]。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习环境、资源、课标要求等,整合内容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思考,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背影》的学习中,针对父亲的那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父亲要去买橘子?”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深意是什么?基于这一句话的质疑与思考,学生发现父亲买橘子的寓意在于表达对儿子的关爱和不舍。同时,教师将视角向生活延伸,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展现父爱的平凡场景,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看透文本之后的内涵,也能学会如何抓细节分析文本背后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文本的细节,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让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细细地品味,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课程开发,启发批判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不应当是局限的,而是要灵活地开展,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更具有思辨空间的教学资源中,实现思维的发展[3]。例如,学习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之后,教师以第二课《雷雨》中关于“人性与善恶”的思考,周朴园的复杂性格和行为,为这一主题的探讨提供了机会。教师围绕周朴园这一人物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周朴园的行为背后反映了哪些人性的弱点?”和“在周朴园的身上,我们能否看到善恶的交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多角度地审视人性问题。同时,思辨性阅读的开展也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跨学科整合,将语文知识与历史、哲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平台。例如,学习《红楼梦》时,教师以中国封建社会为背景,让学生探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何关系。也可以结合《红楼梦》设计现代化的议题,如贾府对财富的追求与现代消费观念的冲突,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差异等等。可见,教师以链接课内外教学,将语文阅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带领学生纵观古今,形成更全面的思辨视角,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注重读写结合,强调实践应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最终对应的目的是读和写,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读写是不分家。因此,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下,注重读写结合,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的基础上,训练思维,提高能力。在完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通过写作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基于“贾政与贾宝玉的父子关系”设计编写红楼梦篇章的写作任务主题,让学生将视角聚焦在贾府未破败之前,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去质疑思考写作,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贾政与贾宝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而让学生在阅读后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创作与原文风格相似的短篇小说或戏剧,来进一步深化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尝试以林黛玉的视角,创作一段她对贾宝玉感情的内心独白,或者以贾府其他人物的视角,描述他们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关系的看法。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方式下,确保“阅读”与“表达”、读与写是一直存在于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任务群教学中的,进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关注学生兴趣,合理创设情境

高中生所具备的思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相较于“文学阅读与写作”等任务群,对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时,必须构建合理且自然的情境,以确保学生不会因内容枯燥或难度大等原因而积极性受损,同时确保他们能够有所收获[4]。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之道”,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设计单元学习情境。例如:“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探索学习之道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和困惑。那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持和乐观的态度呢?”在这一学习情境的引导下,带领学生阅读这一单元的文本内容,让学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求学”思辨。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五、总结

综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将其与单元教学结合起来,抓住各单元的核心主题,引导学生针对具体课文中的内涵与思想辩证分析,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看待文本,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批判与分析。

参考文献:

[1] 吴丽淑.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 2023(12):95-98.

[2] 纪少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实施探索——以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吉林教育, 2023(24):6-8.

[3] 邓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下的单元阅读教学分析[J].语文新读写, 2023(18).

[4] 林琳.基于情境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9).

作者简介:王丹 1980.2 女 哈尔滨 汉族 本科 中教一级 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研究方向: 现代文阅读理解中逻辑思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