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比赛型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性探究

作者

刘琳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城北中学225600

一、引言

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体育与健康课急需更深层次的研究其内在价值和素材的意义以及课堂组织的重新界定,充分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让田径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充分展现出来,改变田径运动项目的枯燥无味和单调性的练习方式教学,融入学生喜爱的课堂组织内容,使学生在小比赛型游戏的感染下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性和情境化,增强学生上课的体验乐趣。小比赛型游戏教学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让每次课的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作为体育教学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它的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产生对体育教学上课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

(一)小比赛游戏教学的起始阶段

小比赛型游戏体能教学有多种多样的素材、课堂组织、教学手段等。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不仅仅可以减少学生上课肌肉拉伤的情况,更能够引入学生上课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改变可以获得教学上的变化,在合理有效的教学原则下,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是可以通过游戏竞争机制来获得教学的最大效果。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开始部分就是慢跑和徒手操等内容,项目枯燥乏味,学生从心理上就开始惰学,这样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上课田径教学的积极性,更没有达到上课热身教学的目的性。教师可以尝试的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上课,如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各种形式的跑动,如“障碍”跑,“蛇行”跑,这样增加了竞技的趣味性。

(二)小比赛游戏教学的基本阶段

田径课的很多内容都是比较单调的,基本都是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够达到所要的成绩,这种不间断的重复性机械性练习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惰性。这种教学的模式不仅让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态,更降低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学习后产生的效果较差,部分学生在教学中甚至产生了逃避、逃课现象。在教学中,课堂组织形式采用游戏化、竞争性等模式,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厌学,至少可以说会进入到课堂产生主观能动性学习,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到主动学。

(三)小比赛游戏教学的结束部分

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处于身心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阶段,学生需要放松心态和调整呼吸状态,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课堂组织都大同小异,让学生自己调整状态,坐下来拍打自身大腿,让整个身体恢复到课前状态。这种方式让学生即使按照你要求做,也只是应付的形式完成,心理也会产生厌烦的心态,认为可有可无,做与不做都一样,提高学生放松时的兴趣,既能起到学生放松的效果,更能促进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热爱。

三、小比赛游戏教学在田径体能课堂教学中策略

(一)小比赛游戏教学的本质是在趣味性教学下产生的良性竞争

游戏教学是产生趣味性最好的课堂组织方式。田径学习的内容本身就是乏味的,学生机械的练起来越练越不想练习。没有竞争性的体育运动在教学中达不到最高的效果的,它既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良性交往能力。竞争性游戏给了体质欠缺者获得成功的能力,给素质能力好的学生赋予了更高的挑战。如果游戏的设计过于简单或太难,与学生年龄阶段不符,学生九容易失去上课的积极性,如“夹排球跑”,推轮胎跑,穿越烽火线等游戏,也可以在慢跑中设计“拉网捕鱼”,它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小比赛游戏教学课堂组织要合理化

教者要根据田径教学中三个阶段的内容合理设置教学游戏竞争性内容,选择一些大众性、趣味性、竞争性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游戏内容,调动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游戏竞争过程中要有序的进行,避免受伤情况发生,教师要合理的控制游戏竞争的时间和运动的强度,防止部分学生过多的沉浸于游戏中,导致身体体能跟不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当的调整一些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跳长绳的方法引导学生战胜恐惧心理,也能够促进学生能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巧,也可以设计成空中接球游戏,把横杆用橡皮筋代替。

(三)团队合作性是小比赛游戏化教学重要目标之一

在田径课堂上采取体育游戏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优秀的团队操作能力。游戏比赛中可以进行单人比赛或团队合作竞赛,虽然竞赛充满了趣味,要想获得比赛胜利结果,团队共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要想获得“胜利”,学生之间需要有高度的信任和完整的参与合作,这些不仅仅帮助学生学会锻炼,更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合作能力。如在快速跑步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反复的跑、不停的跑,这很容易让学生对快速跑步练习失去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跑篮球场数字小型竞争性游戏,篮球场是一个“日”字型,可以跑出“0~9”的任意数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快速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意思和思维能力。

四、小比赛游戏教学对体能教学影响

(一)小比赛游戏对初中生锻炼积极性的影响。

在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中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较多,如800/1000 米,立定跳远,50 米,引体向上等项目,田径课的学习对于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要性不言而喻。田径体能教学的发展不仅仅能够促使学生体质得到发展,更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循环,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性元素,更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

(二)教师根据学生的善长爱好设计趣味性教学内容。

趣味性是学生高效的掌握和完成教学内容的内在动力。通过学生的好奇心,竞争力度,模仿性动作等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趣味性动作尤为重要,内容要贴近生活,易掌握,富有挑战性,学生才会更想着参与,即使他们运动到“极点”,也会坚持下来。

(三)激励导向机制是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激励导向机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胜欲望,带动学生朝着教学既定目标完成练习,在学生上课“极点”阶段教师要做好针对性的鼓励学生,让他们在情境中完成课堂“深造”,教师也可以反面激励,唤醒学生的更深层次的勇气。

五、结果

体能教学中小比赛游戏的设置对中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进行过田径体能内容的教学,但由于此项目内容本身的枯燥无味和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都会导致体育教学简单或敷衍了事状态,让学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对待田径教学的内容也不够重视,学与不学都一样状态。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体育教师只能通过内在教学改变,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回到教学课堂,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这样教师教学有动力,学生学习有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蓝军辉 .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J]. 田径,2021(04):68-69.

[2] 陈 旻. 中学田径游戏化教学探析[J]. 体育教育,2016(12):114-115.

[3] 施卫星 . 以趣味田径教学法构建初中体育教学 [J]. 田径,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