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五育融合促发展 多维评价强素养

作者

李尚菊

重庆市渝北区汉渝路小学

摘要: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对传统单一知识教育的深刻反思与超越。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相互交织,共同塑造学生的品格、能力和创新潜力。面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探索如何在小学阶段实施五育融合,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焦点。全面素质教育要求从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出发,让每个孩子都在各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拥有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关键词:五育融合;多维评价;新时代小学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五育融合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向全面素质的培养,教育者正逐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目标。德育为基础,智育为核心,体育、美育与劳育融入日常生活,形成相互依赖的教育体系。这种融合聚焦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应试成绩,而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一、细化德育标准,培育品德之星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石,承担着塑造学生品德的重任。对德育的细化,不应局限于传统道德观念的灌输,而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相结合,培养其独立思考与价值判断的能力。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和多元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和践行社会责任与个人品德的统一[1]。教育应明确每个年龄阶段德育的具体要求,以适应学生心理、认知的变化,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塑造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感、情怀和社会担当的时代新人。

例如,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教师设计了“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要求学生们参与到社区清洁、帮助老年人等活动中,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还在与社区成员的互动中,深刻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内涵。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协作及情感投入,进行了多维度评价,形成了个性化反馈。该项目结合德育目标与实际操作,强调了社会实践在品德培养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智育多元,激发创新潜能

智育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科间的联系与知识的跨领域融合,成为激发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关键。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智育培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术成绩评价,而是注重全方位的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智育目标的转变在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未知,在实践中创新思维。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性分析能力,推动其从知识的获取者转变为创造者。

例如,在跨学科的“智慧城市”项目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研究如何设计一个智能化的未来城市。每个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特长,跨学科探讨科技、环保、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们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数学和艺术的能力设计城市模型。教师根据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进行多维度评价,关注其思考的深度和实践的表现。项目将智育与实践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协作,全面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三、实施体育综合,促进身心健康

体育教育关乎身体素质的增强,它同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深远影响。体育综合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自我调节能力。身心健康的教育要注重身体的锻炼,更要关注情绪的调节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体育的参与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挑战时锻炼意志力,提升自信心。教育应将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使其在激烈的竞技中培养坚韧的心理,在协作的运动中强化团队精神,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例如,以“运动会”为主题的综合体育活动中,学生们参与了多项集体项目,如接力赛、篮球比赛和团体体操表演。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锻炼了身体,还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了沟通与合作精神。教师依据学生的运动表现、团队配合、心理调节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评价,注重其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活动关注学生的体能,更重视其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有效促进了身心健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美育劳育,培养审美与实践

美育与劳育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美育通过艺术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文化素养,培养其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塑造更加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敏感度[2]。劳育则侧重于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育与劳育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美感和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培养更为独立与创新的个体。

例如,在“传统手工艺”课程中,学生们学习了剪纸和陶艺制作。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完成一件作品,并在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美感与手工实践的乐趣。教师在评价时关注学生的技艺完成度,更着重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专注度和创新思维。课堂中,美育与劳育的结合,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与实践动手中获得成长,激发了其创造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论:五育融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各育领域的有机交融推动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提升,也为其品格、创新思维与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塑造全面的个体,五育融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评价机制的多维度设计为教育提供了更精准的反馈与改进空间。

参考文献:

[1]唐西胜,刘鲜华.五育并举构建融合育人的创新模式 ——以杭州市下城区"小候鸟驿站"为实践载体[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3):1-4.

[2]周美云.困局与破局:新时代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评价[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4,16(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