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

作者

王静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高级中学初中部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开展心理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计划地教授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学业目标,促进初中生心理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策略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病痛折磨,更是心理方面的完满状态。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既要关注身体素质方面的健康,也要注重心理方面健康。随着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深化,核心素养教育持续开展,社会、学校、家长开始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初中生在发展阶段逐渐建立起了自我意识,但受升学压力、社会化、快节奏生活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压力不断增加,一旦超出身体所承受的负荷,将会造成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困扰。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心理困扰,如何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是一个学校和家庭都应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只有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重视下,孩子才能健康地生活,愉快地成长,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困扰。

二、策略

1.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在大部分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度不够,他们会经常忽略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讲台是开展教学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案例中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预防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直接手段。除了日常课表中的思想政治课程、生理卫生课、青春期教育课程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外还可以合理的利用课堂外活动的时间组织班级或团体活动、邀请知名专家或父母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从侧面告诉学生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并引导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向学生表示家长和老师会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会给予他们嘲笑和批评等。

2.组织沟通讨论会,解决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的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除了要负责自己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知识,还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会学生正确的品行,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释放压力的方式,有效疏导学生的压力,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沟通和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能力,教师需要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展开心理的相关教育内容。

比如,教师需要借助沟通会的方便与学生进行定期的思想交流,可以根据最近一周内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在沟通中让学生主动论说一些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的解决方式,充分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学生的一个基本的情况。之后教师将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同时教师需要单独在课下与具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帮助学生进行思想的疏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些排解心理压力的方式,逐渐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3.创新教育方法

为了提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吸引力,教师应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心理健康俱乐部、户外拓展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通过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学习社区等方式,丰富教育内容的形式和途径,满足学生对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另外,教师还可以尝试跨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社会、生命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综合性。

4.带领参加实践活动,帮助塑造高尚人格

中学是形成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在社区中,不能与社区隔绝。因此,如果我们要鼓励学生有好的和有用的行为,就必须回馈社会,教学生如何解决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现在孩子更健康更高了,所以大部分学生从没遇到过问题和失败,上学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比如玩游戏,这会使学生没有社交能力、行为举止,对这种情况不利会使学生参加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激情和创造,以及自己必须做的责任和担当,对支持学生的人生真理和思想很有帮助。例如,学校可以安排教室里的学生去疗养院和疗养院与老年人交谈。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旧玩具和书籍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学生可以参与志愿工作,清楚地了解发展和社会工作,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只有通过现实生活的融合,才能建立良好的判断力和知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态度,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5.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初中生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发展潜力,而心理健康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家长都应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关注,并全方位地促进这项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基于家校共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可以支持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充分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的同时,要协助家长抛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教育理念,共同关注人格品质、情绪状态和学习能力培养。总之,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对方在合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形成共同的科学教育理念,从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力度,促进农村初中生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立足长远、需要教师长期坚持的素质教育科目,其对学生正确三观意识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道德品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从问题本质出发,从学生出发,从课程目标定位出发,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旭莲.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2(21)

[2]吕晓红.学校心育背景下初中阶段生涯教育模式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