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换位思考策略的应用

作者

陈钟勤

重庆市万州沙河中学 重庆万州 404000

德育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然而,当前德育工作实施中,部分班主任习惯站在自己角度,选择单向灌输的德育模式,缺乏对更加人性化模式的运用,导致学生不易接受。而“换位思考”策略的运用,班主任从学生角度理解其思想、情感与行为,从而搭建起师生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增强德育工作的温度与说服力,成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具体分析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换位思考的应用策略。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换位思考的意义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班主任作为德育实施者,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才能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通过运用换位思考策略,班主任不再以管理者的姿态去教育和管理学生,而是以学生角度思考学生遇到的问题,这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与接纳。这种有效的交流与互动,能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甚至做朋友,这就在无形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1]。

(二)提升德育针对性

在传统德育工作中,多数班主任都忽视学生间的差异,实施统一化教育,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德育需求未被满足,自然也无法彰显德育的实施价值。而随着换位思考策略的运用,班主任能关注不同学生的日常行为,针对其不良行为进行针对性分析,避免用统一标准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而真正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助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三)促进自我教育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运用换位思考,能为学生带来换位思考的示范,让学生逐渐学习如何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长此以往,学生能在共情他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 [2]。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换位思考策略的运用与实践

班主任德育工作涉及沟通、管理、问题处理、日常关怀等多个环节,为彰显换位思考的独有意义,教师应围绕这几个环节设计运用方案。

(一)沟通环节:从批评指责向倾听理解转变

在德育工作实施中,班主任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行为偏差时,应改变直接批评指责的方式,主动倾听与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例如,现在高中生普遍拥有自己的手机,当课堂中玩手机被教师没收后情绪十分激动时,班主任可改变教育策略,如先告诉学生教师知道他手机中有比较重要的信息,被没收情绪激动是肯定的,随后当学生情绪平缓下来后,可继续询问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使学生在被理解的基础上,主动说出母亲今天生病了,想知道母亲现在的情况。最后,班主任结合班级管理纪律与学生情感需求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确无论什么情况下教室中玩手机都不对,可在课间用手机与家人沟通,让学生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提升德育实施效果。

(二)管理环节:从单向安排向合理安排转变

在班级事务管理中,若班主任能站在学生角度考虑管理措施时否合理,就能实现从单向安排向合理安排的转变。因此,在班级管理环节,班主任应坚持运用换位思考进行管理设计 [3]。以制定班级纪律为例,若班主任直接给出班级内不可有任何娱乐活动的单向安排,部分学生会认为这一安排过于苛刻,并不认同。对此,班主任应提前与学生沟通,或进行在线调查,明确高中生的娱乐需求,在班级内设置“课间十分钟自由活动”“每周班级电影时间”等班级规则。这种兼具约束性与人情味的班级规则,能提升学生对班级规则的认同度,主动遵循班级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问题处理环节:从权威决策向共情引导转变

对于学生的心理困扰,或学生间发生的矛盾,班主任在干预时,若仅进行权威决策,难以让学生认同,自然影响德育实施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问题处理环节,班主任可采取“角色代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自反思。例如,班级中两位学生因一本学科辅导书发生争吵时,班主任可先分别引导两人:如果他争到了学科辅导书,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的要求比较强硬,让他感觉不舒服,你觉得他会如何做?在引导两人进行充分换位思考后,再让两人进行沟通与协商,双方就容易同时做出让步,共同制定每人用多长时间学科辅导书的方案,最终共同化解矛盾。对于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的学生,班主任可分享自己学生时代考试失利的经历,引导:“我学习阶段也常存在滑坡,那种焦虑我现在仍记忆犹新,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努力不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十分不甘心且失落呢?”教师共情学生后,再为学生加油打气,并给出一些建议,不仅能安抚学生的情绪,更能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后续学习。

(四)日常关怀环节:从关注成绩向关注成长细节转变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换位思考策略的运用,不仅应体现在以上三环节中,更应融入日常关怀,这样才可通过循序渐进、精细的引导,助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具体而言,班主任应在平时多观察学生的成长细节,如当发现有的学生近期上课走神频率较高时,班主任应换位思考:若当着全班同学质问其不认真听课的原因,这位学生可能会感到尴尬、抵触,甚至不愿敞开心扉,因此,应私下询问其最近的烦心事,辅助学生解决烦心事,重新回归课堂认真学习;当发现有的学生近期存在自卑心理时,班主任共情学生因交际能力若而产生的孤独、自我否定情绪,应联合心理教师共同分析中发现原因后,在班级中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帮助这位学生交到更多朋友,疏导其自卑心理。通过基于换位思考的细节关怀,可让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换位思考策略的运用,能通过“以心换心”的过程,尊重、理解、关爱、帮扶学生,强化德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未来,换位思考仍是德育工作的重点,教师应探索更多可行的换位思考策略,以不断完善高中德育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显萍 . 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换位思考实施策略 [J].家长,2021(5):30-31.

[2] 石延花 .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换位思考策略浅谈 [J]. 青海教育,2021(z2):47.

[3] 刘洪峰 .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换位思考实施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