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研究

作者

刘开新

3604031998XXXX0918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工程项目普遍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参与方多、管理复杂等特点,合同作为确立各方权责的法律依据,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规范的合同管理不仅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也是防范法律风险、降低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外部环境变化、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及合同设计缺陷等影响,合同管理风险广泛存在,且具有多样性与隐蔽性。深入开展风险识别与防控研究,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与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概述

(一)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工程项目中,合同不仅是法律文件,更是项目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核心。合同通过明确权责、规范支付、进度与技术标准,保障项目有序推进。尤其在大型基础设施、工业或交通工程中,合同管理直接影响资金流、物资供应及信息协调,决定投资回报与工程质量。例如,EPC 总承包或分包管理模式下,合同的严谨性是确保各方协作与项目整体目标实现的基础[1]。

(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特点

工程项目合同种类繁多,内容复杂,通常涉及施工、设计、采购、监理、分包、劳务等合同,涵盖技术、工期、质量、价格、支付与违约责任等,文本内容多、专业性强,管理难度大。项目参与方多,责任界限复杂,需依靠合同协调。项目周期长,受技术更新、材料价格波动、汇率变化、政策调整等影响,合同履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风险管理难度高。

(三)合同管理中常见的风险类型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主要包括法律风险、履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与质量风险及协调风险。法律风险如合同条款设计不严、适用法律不明,易引发争议;履约风险体现为技术标准、质量验收、支付条件不清,导致纠纷;经济风险受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影响,若缺乏调整机制,易引发违约;技术与质量风险源于设计、采购标准不明确;协调风险则因信息不畅、机制缺失,造成推诿与管理混乱。

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识别方法

(一)风险识别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识别应坚持全面性、系统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全面性要求覆盖合同签订、执行、变更与结算全过程;系统性强调与项目整体管理和法律法规结合,确保有效识别各类风险;动态性则要求关注外部环境、政策及技术变化,持续更新风险识别。最终目的是提前制定措施,降低风险对工期、成本、质量及合作关系的影响。

(二)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

常见方法包括:文献与案例分析法,通过总结典型案例提炼风险类型;专家咨询与头脑风暴法,依靠行业专家经验,挖掘潜在法律、技术与经济风险;标准化风险清单法,依据相关法律等,系统梳理风险点;SWOT 分析法,结合项目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揭示管理短板与外部威胁,全面提升风险识别效果。

(三)合同管理不同阶段的风险识别重点

不同阶段风险识别重点不同。招标与合同签订阶段,需审查合同条款合法性、权责划分、技术标准、支付及争议解决机制,防止后续纠纷。项目执行阶段,重点防控施工变更、履约能力、进度与质量风险,严格变更审批,确保计划执行 [2]。收尾与结算阶段,需聚焦竣工验收标准与经济结算条款的合规合理性,严控结算风险,妥善处理争议与索赔。

三、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

系统完善内部合同管理制度是控制风险的前提。企业应建立覆盖合同起草、审核、审批、执行、变更、结算与归档的全流程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与审批流程,确保管理标准化、透明化与可追溯性。例如,某大型房建项目通过引入“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明确了变更申请、审批与归档流程,有效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履约争议和合同风险。此外,推行技术与法律“双审”机制,通过法律顾问与技术专家联合审核合同文本,避免因条款模糊、技术标准不清引发履约风险与法律纠纷。

(二)优化合同条款设计与风险分配

科学设计合同条款、合理分配风险,是降低纠纷的关键。应明确工程范围、技术标准、成果交付要求,确保理解一致 [3]。如某高速公路公私合营项目合同中,针对材料价格波动,设置了“钢材、沥青价格浮动调整条款”,有效缓解了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同时,合同中设计了严密的变更审批流程,防止随意调整工期或工程内容影响项目计划。针对争议处理,宜结合项目所在地,合理选择仲裁机构与适用法律。例如,跨国项目常采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国际仲裁,提升争议解决的公正性与效率。

(三)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

专业团队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定期组织法律法规、项目管理、技术标准及风险防控等专项培训,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合同审核、风险识别、履约管理与谈判能力,增强其应对复杂项目合同纠纷和法律风险的实操水平。例如,某央企针对海外工程,专门开展了 FIDIC 合同条件与国际法律环境的系统培训,结合典型国际争端案例进行实操演练与情景模拟,提升了团队在跨国项目中处理合同谈判、风险防控、争端应对与国际仲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显著降低了海外项目履约中因法律差异、管理疏漏引发的合同风险,确保重大海外工程合规、高效、稳定推进。

(四)引入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信息化工具有助于提升合同管理效率与风险预警能力。可建设集成化合同管理系统,涵盖合同文本库、审批流转、动态监控、变更管理与风险预警等功能,做到全过程信息留痕、实时监控、数据共享。如在某大型机场项目中,应用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各类合同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实时共享,动态监控合同变更、履约节点、付款进度等关键事项,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预警技术,提前发现工期滞后、付款异常、变更风险等问题,提升了合同管理的透明度、响应效率与整体风险防控水平,保障项目各阶段平稳推进。

(五)强化全过程风险防控与应急机制

推行动态风险评估与全过程监督,定期开展合同履行检查与隐患排查,聚焦变更、关键节点、支付与索赔等高风险环节。例如,某轨道交通项目通过季度合同履约检查,及时发现设计变更审批不规范问题,避免了工期与成本失控。对于突发风险,如工期延误、质量事故,需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响应、控制损失。同时,建立多元争议解决机制,推动调解、仲裁、诉讼高效衔接。如某水利工程通过事前约定仲裁机构与程序,有效化解了因履约分歧引发的合同纠纷,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总结: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涉及法律、技术、经济等多重因素,风险类型多样且相互交织。通过系统识别合同管理中的法律、履约、经济与协调等风险,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合同纠纷与项目风险,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执行效率。未来,需结合信息化手段与专业化团队建设,持续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助力工程项目高质量、低风险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正 , 柳卫红 . 建筑企业项目全过程法律风险防范指南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304.332.

[2] 徐莹 . 建筑工程海外项目合同管理风险分析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3,(05):106- 108.

[3] 张永辉 .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09):120-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