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乌吉斯古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名都小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0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文深入探讨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互动式教学的多种实施方式及其带来的积极效果,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助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互动式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和示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缺乏活力与互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式教学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的束缚,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互动式教学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如游戏、小组讨论等,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色彩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 “色彩接力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每个学生用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快速涂抹,下一个学生接着前一个学生的颜色继续创作,要求色彩搭配协调。这种充满趣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色彩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色彩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小组合作创作是常见的互动形式之一,学生们在小组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美术作品。比如在 “校园风景” 主题绘画创作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别负责绘制校园的建筑、花草树木、人物等不同元素,然后将各自的作品组合成一幅完整的校园风景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沟通、分享想法,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3.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在欣赏一幅抽象艺术作品时,教师问学生:“这幅作品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觉得画家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这种思维的碰撞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思维。
二、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方式
1.游戏互动教学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将游戏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 “图形变变变” 的教学中,教师准备各种基本图形卡片,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随机抽取一张图形卡片展示给学生,要求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这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线条、组合等方式创作出不同的图案。比如将圆形变成太阳、气球、花朵等。游戏结束后,各小组展示作品并讲解创作思路。这种游戏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图形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小组讨论互动
小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 “手工折纸” 课程时,教师先示范一种简单的折纸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折纸进行创新,如改变折叠顺序、添加装饰等,创作出独特的折纸作品。小组内成员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有的学生提出在折好的纸鹤上添加彩色羽毛作为装饰,使纸鹤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小组讨论互动,学生们互相启发,提高了对手工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3.情境创设互动
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美术学习中。在 “童话场景绘画” 教学中,教师播放一段《白雪公主》的动画片段,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动画中的角色,处于白雪公主的城堡中。接着,教师提问:“如果你在城堡里,你会看到什么?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学生们纷纷发言,描述自己脑海中的城堡场景,然后进行绘画创作。这种情境创设互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使绘画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
三、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效果
1.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讨论等互动环节,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进行创作。例如在一次 “绘画比赛” 互动活动中,原本在传统课堂上较为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认真创作自己的作品,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2.增强学生的美术技能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技能。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制作技巧,如在制作纸雕作品时,有的学生擅长裁剪,有的学生擅长粘贴,通过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更多的制作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手工制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互动式教学中的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让学生有机会欣赏到不同同学的作品,拓宽了审美视野。在欣赏他人作品时,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评价作品的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例如在一次绘画作品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对一幅以“星空”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认为画面色彩搭配和谐,有的学生觉得构图独特,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们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入,审美素养得到提升。
四、结论
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游戏互动、小组讨论、情境创设等多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素养。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合理安排互动时间、关注全体学生以及及时反馈总结,不断优化互动式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静。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J]. 教育教学论坛,2023 (15):189-192.
[2] 李华。小学美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J]. 中国美术教育,2022 (3):45-48.
[3] 王芳。基于互动式教学的小学美术课堂构建 [J]. 美术教育研究,2021 (2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