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课堂“教 — 学 — 评一体化”实施策略

作者

云晓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把什民族学校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0

摘要:“教 — 学 — 评一体化” 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 “教 — 学 — 评一体化” 的策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以及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助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 — 学 — 评一体化;教学目标;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教学、学习与评价相互分离的问题。教师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评价也多在教学结束后进行,难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反馈与调整。“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提出,旨在打破这种隔阂,使教学、学习与评价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明确教学目标,奠定一体化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与起点,明确、具体且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方向。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潮水声音和形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既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后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二、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与学的融合

1.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古代私塾课堂的视频,营造出古代学习的氛围,然后提问:“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

2.小组合作培养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西沙群岛的一个方面,如海水的颜色、海底的生物、海滩上的贝壳等。小组成员通过阅读课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总结出西沙群岛在这一方面的特点,并制作成简单的手抄报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综合能力。

三、开展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1.课堂表现评价关注过程

课堂表现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合作表现等。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时的表现。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从文本中找到依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你分析得非常透彻,从文本细节出发,很好地理解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教师则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如:“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呢?大胆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通过这种及时的课堂表现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2.作业评价促进知识巩固

作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在学习完《爬山虎的脚》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并仿照课文写一篇小短文。在批改作业时,教师从学生对植物特点的观察是否细致、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写作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写得好的学生,教师在作业评语中给予鼓励,如:“你对植物的观察很仔细,描写生动形象,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继续保持!”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你的文章结构比较清晰,但在描写植物的叶子时,可以再详细一些,比如颜色、形状的变化等,这样会让文章更精彩。” 通过作业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机融合

1.目标引领评价与教学

教学目标不仅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体会周恩来的爱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周恩来在不同场景下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其爱国精神。在评价时,教师通过提问:“从周恩来的哪些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他的爱国情怀?” 来检验学生是否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并阐述自己的理解,说明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如果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则需要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

2.评价推动教学与学习改进

教学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对教学和学习进行改进。例如,在一次单元测试后,教师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部分失分较多,主要问题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不准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了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文章结构、抓住关键语句等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也意识到自己在阅读理解方面的不足,在课后加强了阅读练习,从而实现了教学与学习的改进。

五、结论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 “教 — 学 — 评一体化” 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和评价提供方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展全面的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将 “教 — 学 — 评一体化” 理念深入贯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需注意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确保 “教 — 学 — 评一体化” 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苏循波。循证视域下小学语文 “教 — 学 — 评” 一体化建构路径寻绎 [J]. 教学与管理,2024(32):46-50.​

[2]王怡潇。基于新课标的 “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构建 [J]. 基础教育,2022.​

[3]周仕龙. “教 — 学 — 评” 一体化的理论认知与应用策略 [J]. 微信公众平台,2025.​

[4]李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 — 学 — 评” 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