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

陈凯旋

南外仙林分校宿迁学校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形式,创新进教学方法,使田径训练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成效,成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因此,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课堂上对学生所进行的田径训练方案的探究,以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田径训练效果,从而强化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提升策略

一、小学体育田径项目在日常训练中存有的不足

当前,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期间,部分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开展田径训练期间的方法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们的训练需求。体育教师在田径训练期间给学生们呈现出田径运动的详细动作,接着在现场进行示范,随后在要求小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示范将动作进行反复练习,但这样单一的训练方法很难有效去调动小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长时间下去学生们就会对田径训感到乏味和枯燥,这对培养学生们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像这样单一循环方式的训练也无法提升训练的效果,也容易让学生们产生负面的情绪。因此,当前首要的问题就是训练方式停滞不前,体育教师无法有效创新训练方法,直接影响着田径训练的有效开展以及发展,所以,田径训练的单一化以及落后性就是当前提高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关键教学任务。

二、策略

1.科学制定田径训练计划,引导学生有效训练

在指导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想让他们展开有序的训练活动,就一定要打破固定的“理论+自主训练”的教学模式,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田径训练的目标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优化并创新整个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田径训练活动,整体提高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就应该注重传授学生一些比较强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开展多元化的训练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

例如,很多学生其实对短跑这种田径训练项目并不感兴趣,甚至会觉得它十分的枯燥乏味,无法提高自身的积极性。那么教师要想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这种运动中,就可以根据短跑项目的内容以及要求,创新教学内容的形式。比如,教师可以将短跑变成变向跑、任务跑、变速跑、接力跑等等多样化的短跑训练方式。并且针对每一种不同的短跑训练项目,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的训练计划,力求能够整体提高短跑训练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整个短跑训练充满兴趣与积极性,达到有效锻炼的目的。

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组织全面训练活动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需要和学生积极沟通,让学生们能够获取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在小学时期,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并且学校现有课程也无法满足小学生的活动需求。再加上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有兴趣参与田径训练,因此需要体育教师着重做好学生在田径训练中的思想工作,引导与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训练活动。在此期间,教师也应当做好充足准备,比如一些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缺少兴趣,还有一些学生认为田径运动无法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此时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结合学生们的不同特征与性格,选择不同方式鼓励与表扬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田径训练热情。此外,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鼓励,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认可与肯定,也可以对自身定位产生正确认知,促使他们更容易且愉悦地参与训练,并通过培训与沟通获取良好成效。当然教师也需要在鼓励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中肯的建议,让体育能够真正融入学生生活。

3.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田径训练是一个及其乏味的一项训练项目,小学生们并不愿意积极的将时间与心思放在田径训练中。而且,在大多数的田径训练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将田径训练的内容放在不停地训练,而不会传授一些田径运动的技巧与方法,而当学生有自己的意见时也会得不到体育教师的重视,慢慢的学生就会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失去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在对小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见,不断地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制定科学且适合的训练计划,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田径训练中。首先可以先为学生上一堂田径训练的科普课,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田径训练对他们的益处。同时为学生讲解一些训练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并设置一些比赛,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因为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每周只有一节或两节体育课,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利用课堂时间对小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是不够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设置训练计划时,可以为学生选择一定的课余时间来训练。比如:大课间的二十分钟、早上上课前的一段时间等等,还要不断地加强训练的强度,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4.梯次训练,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田径运动内容进行训练时,需要保证每一运动能力水平阶段的学生对训练内容的执行效果。在这基础上,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完善,以保证学生对运动项目内容的分组梯次训练。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完善运动项目的实际效果,根据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进行分层分次的田径训练,并在学生训练时不断观察学生的运动效果和能力提升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以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通过体育测验掌握学生的运动能力后,根据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进行分组训练,还要对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完成对运动内容的掌握。而后,教师再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实际运动情况进行体育训练内容的设计和训练量的把握,以此提高学生整体的田径运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所擅长的田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内容的设计,在保证学生的基础运动偏好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针对性的能力提升。

结束语:

田径训练是小学阶段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当中最适合学生,也最容易实现的体育训练,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设施不够充足的条件下也能够完成相应的训练,所以提高学生的田径训练水平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当代体育教师应当能够针对这些现状进行体育课程调整,时小学体育课程的安排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刘立立.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J].田径,2022(03):4-6.

[2]费灵雨. 体育游戏在小学田径训练中的运用分析[J]. 科幻画报,2022,(10):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