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陈丹
吉林市财政科学研究所 吉林省吉林市132000
摘要: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其规模、结构以及分配直接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合理的财政预算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关键产业以及领域,有助于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财政预算规模以及质量,增加经济繁荣时的财政收入,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也相应增加。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实证进行分析,发现财政预算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障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预算;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直观反映了政府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财政收支的规划,同时还是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而合理的财政预算可以有效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为经济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重点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1]。此外,财政预算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也具有深远影响,税收政策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以及利润,影响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决策,财政补贴以及转移支付可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需求刺激。
一、财政预算对目前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
以宏观角度而言,合理地额财政预算可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政府通过对才财政资金的科学规划和分配,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能源、交通等基础条件,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对于稳定经济波动方面而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政府可增加财政支出,以此对市场需求进行刺激,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保证就业岗位。当出现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预算,减少支持,增加税收,以免经济过度膨胀。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将资金投向新型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加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竞争力,保证经济在稳定中实现发展。
二、经济发展对财政预算的反作用
(一)经济增长对财政预算规模影响
经济增长表示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增加居民收入,会增加税收等财政收入来源,企业盈利上升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会相加,而居民工作的提升也会随之增长个人所得税,需要扩充财政预算规模。但是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些挑战,会引发通货膨胀,政府为了稳定物价,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增加财政支出[2]。伴随经济发展民众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提升,政府为了满足需求不得不扩大财政预算,以此改善公共服务。
(二)经济结构调整对财政预算结构的影响
经济结构调整对财政预算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优化审计,新兴产业崛起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对于财政预算分配而言也会做出改变,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进一步创新,且财政预算会向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清晰,从而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传统产业如果面临淘汰或者改造,财政预算会减少对其的直接扶持,并用于支持产业转型和职工再就业培训。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财政预算重视城市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预算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培育的投入,从而减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三、财政预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一)合理调整财政预算规模
合理扩大财政预算规模,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政府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完善能源供应网络,将通信条件改善,以此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此外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可以提升劳动力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但是,财政预算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还需要按照经济形势进行合理收缩,经济过热时需要适当压缩财政预算规模,减少政府投资以及公共支出,避免过度投资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运行进行维持。通过控制预算规模,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将市场活力激发。
(二)优化财政预算支出结构
优化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可使财政资金分配更加科学,一方面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交通、能源等设施,属于紧急发展的基石。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有助于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增加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预算支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要合理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其中优质的教育可提升国民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缓解居民的负担,释放消费潜力。与此同时,增强对农业的扶持,稳定农产品的供应,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完善财政预算收入体系
传统的财政预算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但是伴随经济多元化发展,可挖掘新的收入渠道,以此增加财政收入,规范行业发展。对于国有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出让和使用费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还可增加预算收入。对于不同行业以及企业进行分类,实现差异化税收政策,对于高能耗产业适当提升税率,而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予以税收与会,以此调节产业结构,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3]。而后,加大非收税收入管理力度,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建立非税收收入征管制度,提升征管效率,保证应收尽收,并防止乱收费现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大数据和先进的统计方法,科学预测财政预算收入,及时发现收入变化趋势以及潜在问题,有助于调整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财政预算收入体系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与监督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作为基础,应合理编制预算,深入调研各行业的发展需求,依据经济形势以及战略规划确定预算分配方向,对于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为其提供充足动力。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需要精准投入资金,协助其提升竞争力,并对预算执行进行控制,以免出现随意调整预算的行为,保证每笔资金均可按照既定计划发挥作用。而后,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需要贯穿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外部监督可引入社会公众和第三方结构,提高监督的透明度以及专业性,对于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行为,需要进行问责,以此形成一定的震慑力。
四、结语
财政预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复杂且紧密联系,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可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以及质量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提供资金保障,通过税收政策调节社会资源分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伴随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并为财政预算制定以及实施提供广阔的空间。然而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财政预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在未来需要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定,不断优化编制及机制,实现财政预算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
参考文献:
[1]王林云.浅谈财政预算与税收管理对当前经济稳定发展的举措探究[J].财经界,2023(24):12-14.
[2]赵丽萍.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预算监督体制改革研究[J].活力,2023,41 (15):52-54.
[3]肖维泽.经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民生财政支出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