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财政税收政策助力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对策

作者

郭俊珍 曹彦慧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绿色研究发展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50

1、引言

内蒙古作为国家生态屏障与能源战略基地,长期依赖传统能源产业,致使其面临碳排放控制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然而,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起步晚且基础薄弱,2023 年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不足15% ,远低于全国 25% 的平均水平 [1]。这一差距凸显出政策引导对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东部发达地区,针对边疆欠发达区域的差异化政策设计缺乏深入探索。

2、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自 2016 年《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后,步入发展提速阶段。截至 2023 年,内蒙古全区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项目 327 个,总面积达 820 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20.6% 。从区域分布来看,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的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区绿色建筑总面积的 76% ,而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牧区占比不足 5% 。现状表明,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虽有发展,但面临诸多挑战,亟待财政税收政策的有效支持。

2.2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绿色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存在增量成本,内蒙古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约 800 - 1200 元 / 平方米。其中, 增量成本来自进口设备、新技术缺乏规模化生产,从业人员不足等,这些成本、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挑战严重制约了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急需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加以解决。

3、财政税收政策对绿色建筑产业的作用机制

3.1 财政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

内蒙古构建了 “三级补贴 + 专项基金” 的财政补贴体系。对于三星级绿色建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按 50 元 / 平方米给予直接补贴(二星级绿色建筑补贴 30 元 / 平方米,一星级绿色建筑补贴 15 元 / 平方米)[2]。根据 2023 年数据统计,补贴政策使企业绿色技术投入回报周期从 8年缩短至 5.2 年,企业投资意愿提升 27% 。针对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面临的成本约束挑战,财政补贴政策能够直接冲抵部分增量成本,降低企业在绿色建筑项目上的前期投入压力。

3.2 税收优惠政策的减负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 “三免三减半” 所得税政策,即绿色建筑相关企业前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采购本地绿色建材的企业,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 50% )全额返还 [5]。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设备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三免三减半” 所得税政策以及增值税返还政策,直接减少了企业的税务支出,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使得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和技术研发中。 3.3 政策协同对产业发展的推动

内蒙古自治区多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住建部门负责技术标准制定、财政部门统筹资金分配、税务部门落实优惠政策。政策协同针对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断层和政策盲区等挑战,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技术方面,住建部门制定技术标准,引导企业和高校在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向标准靠拢,有助于解决技术断层问题。在政策方面,多部门协同可以避免政策盲区的出现,确保各项财政税收政策能够精准覆盖到绿色建筑产业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类型的项目,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全面发展。

财政税收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政策协同等多种作用机制,在应对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面临的成本约束、技术断层和政策盲区等挑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解决。

4、财政税收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4.1 政策针对性不足

内蒙古现行补贴标准未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在技术认证体系方面,存在僵化问题。这表明现行补贴标准和技术认证体系未能充分适应内蒙古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绿色建筑项目的多样性,与财政补贴政策应有的精准激励作用存在差距,未能有效覆盖不同地域和项目类型的需求。

4.2 政策与市场需求脱节

内蒙古绿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地中小企业代表,在申报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时需提交《可再生能源应用专项报告》《建筑能耗模拟分析书》等 27 类技术文件,涉及住建、环保、能源等多部门审批。仅委托内蒙古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一项,第三方咨询费用即达 8-12 万元,占项目总成本的 3%-5% 。2023 年全区 146 家中小建筑企业中,仅 19 家( 13% )完成绿色建筑认证申报,其余企业因成本压力选择放弃, 与《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的“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原则产生实质背离。

5、推广应用财政税收政策的优化对策

5.1 完善政策体系,增强针对性

内蒙古应依据地区差异,把全区划分为核心区(呼包鄂)、农牧交错带、纯牧区三类,分别设定 120% 、 100% 、 150% 的补贴系数。比如对阿拉善盟分散式住房,按 300 元 / 户发放风光储一体化建设补贴。这种区域分级补贴,充分考量不同地区建设成本、资源条件与发展需求,改变 “一刀切” 补贴模式,增强补贴政策针对性,解决政策针对性不足问题。

5.2 促进政策与市场深度融合

面向购买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购房者,给予契税减免 50% 、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 20% 的优惠,同步推行 “节能返现” 计划,住户年度节电量可折抵物业费。通过这些组合激励措施,提升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的意愿,扩大绿色建筑市场需求,填补消费者端激励空白,深度融合绿色建筑产业与市场需求。

5.3 建立政策评估与调整机制

设置 “政策成本效益比(CER)” 与 “绿色就业乘数(GEM)”量化指标。CER 为财政投入与年度碳减排量比值,目标值 ⩽80 元 / 吨;GEM 指每亿元补贴带动本地就业岗位数,目标值 ⩾120 个 。借此量化评估体系,精准评估财政税收政策对绿色建筑产业的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提供数据依据,及时察觉政策问题。每两年发布《内蒙古绿色建筑政策蓝皮书》,依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补贴目录与认证标准,通过滚动修订机制,让政策紧跟产业发展,形成动态优化闭环,助力内蒙古绿色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

6、结论与展望

内蒙古绿色建筑政策需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型,通过区域分级、动态调整、全链协同的政策工具包,破解成本约束与技术瓶颈。未来研究需构建“政策效果 - 产业响应 - 环境效益”联立方程模型,量化政策弹性系数,为边疆生态脆弱区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制度范式。

参考文献

[1] 宋浩辰 . 包头市稀土永磁材料厂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研究 [D].内蒙古科技大学,2023.

[2] 李永桃 . 给建筑穿“绿衣”让城市更低碳 [N]. 内蒙古日报( 汉 ),2023-02-28(009).

[3] 张烽民 . 激励绿色建筑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 [J].住宅与房地产 ,2024,(23):17-19.

中图分类号:F8